中国地方两会释放强烈信号:以改革创新推动“优质增长”(2)

中国地方两会释放强烈信号:以改革创新推动“优质增长”(2)

“没有一定的GDP增长,改善民生无从谈起。作为一种简单、直观、易核算的经济发展指标,GDP在新常态下仍有很大意义。”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诗一说。

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认为,中西部地区有较好的资源优势,工业化城镇化还有较大空间。尤其是在国家“一带一路”等战略构想的推动下,中西部地区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东部沿海省份2015年增速目标总体低于中西部,但仍保持中高速增长态势。天津9%、浙江7.5%、北京7%、河北7%……即使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不提GDP指标的上海,在2015年的发展计划报告中,仍保留了经济增长目标(7%左右)。

有评论认为,现阶段搞GDP崇拜是落伍,不要GDP则是“任性”。

“不能盲目崇拜GDP,但也不能简单抛弃,品质好的GDP才是国家发展的最优选择,希望未来各地能将GDP质量纳入政府考核标准。”国务院参事、中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组长牛文元表示。

上海市政协委员陆铭说:“不提GDP指标,要避免另外一种误解——经济增速不重要。”他指出,首先,速度与质量不矛盾,上海目前正在建设的科技创新中心等,更加突出量和质的并重。其次,从中国现在的经济形势看,忽略增长是很危险的,不要硬性地把GDP指标当目标,而应该以经济结构优化来保证一定的GDP增速。

事实上,2015年不少地方政府在制定新一年增长目标时,更加强化收入和环保指标,突出强调经济增长的创新与质量。比如广西、河北、宁夏、新疆等地的城乡收入指标就高于GDP指标。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则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新增50万个就业岗位。”

“把GDP的预期增速适当调下来,以腾出更多精力放到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上,努力使广西全区经济发展的结构更优、质量更高。”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广西经济会议上说。

淡化GDP增速,提高GDP质量,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在2015年各地的两会上,创新都得到了浓墨重彩的阐述。

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对创新设置了具体的数字指标: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要达到3.6%以上。北京在两会上提出,今年北京将加快创新驱动发展,计划安排资金逾450亿元,其中部分用于新材料、新能源等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

不简单以GDP论英雄,更加注重民生发展、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这是地方政府发展理念的一大转变。专家指出,经济发展只是政府工作的一部分,不是唯一的抓手,更不应该唯GDP至上,政府应当更多考虑民众的幸福感、舒适感。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