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对京津沪渝川湘鄂陕皖粤等10省市的调研及与有关部门的交流,我们发现,虽然大多数省市已陆续出台地方国资国企改革方案,但由于国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相关方案尚未出台,地方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实践中,存在怕踩红线、等待政策现象,改革进展缓慢。我们认为,鉴于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存在巨大差异,管理体制也不同,不宜搞“中央模式,地方参照”,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必须更加关注地方实际情况,理解地方的困惑、困难和期待,重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在中央划清红线后,鼓励地方因地制宜探索国资管理新模式,将强调顶层设计指引作用的“拉动式”改革和重视地方探索、容许试错的“推动式”改革相结合,激发地方改革活力,为全国改革提供经验借鉴。
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有较大差异
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在结构、质量、功能上有很大差异,地方之间的差异也不少。
(一)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结构与功能不一样
中央国有资产主要分布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领域,包括能源、基础原材料、邮政通信与交通运输、军工和金融等行业。地方国资较中央国资分布更为广泛,但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为主。其中,省级国资主要分布在地方基础设施、能源资源、装备、交通航运等行业,市级国资主要分布在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和公共设施等行业和领域。如四川70%的省属国有资产集中在四川发展控股公司,湖北78%的省属国有资产集中在6家政策性投融资平台;武汉市近80%国有资产集中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
中央与地方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的行业分布也反映了两者在结构上的不同。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主要来自烟草、石油石化、电力、电信、煤炭等行业企业,而地方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主要来自投资服务、机械、煤炭、电力、贸易和房地产等行业企业。
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的功能也不一样。中央国有资本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国家安全和实现战略目标,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体现国有资本收益全民共享等。而地方国有资本功能更重要的是为地方提供公共服务以及发展重点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此外,各地国有资产规模大小不一、相差较大。江苏、上海、广东、北京等地的国有资产总额均超过3万亿元,而西藏、青海、宁夏等省区的国有资产总额不到4千亿元。
(二)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质量不一样
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不仅在规模和结构上差异较大,两者质量上也有很大差异。地方国有资产质量更低、经营效率更差、困难更多。
根据2013年全国财政预算草案报告,2013年地方国资预算编制和提交人大审议的范围继续扩大,但国资预算收入增速大幅降低,显示地方国资预期经营收益并不乐观。根据财政部《2013年国有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统计数据,地方国有资产共计55.5万亿元,略高于中央的48.6万亿元;地方国企所有者权益(20.4万亿元)也高于中央(16.6万亿元)。但中央国企创造的净利润为1.2万亿元,约为地方净利润的2倍。这说明地方国企在收益水平和盈利能力上远不如中央国企。此外,中央总资产周转与净资产周转均优于地方,说明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效率更高;中央国有资产收益率超过地方2倍,说明中央国有资产利用率较地方高出许多,较地方资产利用情况要好。
中央国有资本收入中利润收入高达98%,地方则仅为38%;地方国有资本收入中股利股息(19%)、产权转让(19%)等非经常性损益所占比重与经营性收入接近。这说明地方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率及资产回报较中央国有资本要低。
而地方之间国有企业资产质量也不尽相同,各地国有企业在收益水平、盈利能力上存在明显差异。京津沪川渝湘鄂陕粤琼青新等12省市国有企业销售利润率平均为6.51%,标准差为2.19,波动较大;12省市国有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为4.63%,标准差为1.68,地方性差异同样不小。差异背后折射出各地国资在行业结构和资源禀赋等方面存有差异。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