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整改方案落实情况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主要内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在市委的领导下,在督导组的指导帮助下提前谋划方案,设计活动载体,边学习边整改,注重营造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风气,做到了以学促改、以知促行;聚焦“四风”查摆问题,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到了边查边改、立行立改。
(一)强化学习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我们始终把加强学习,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和宗旨意识放在首要位置。一是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特别是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和学习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通过发放学习读本、制定学习计划、邀请专家和基层劳模开展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激发大家努力学习的热情。二是广泛交流学习心得。针对学习内容,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消化领会,深入思考,多次座谈交流,学深悟透,深入领会讲话精神实质,着力深化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解和把握。通过学习教育,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得到提高,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得到强化,反对“四风”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得到增强,为活动开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严格规范管理,整治“四风”效果显著。紧紧抓住“四风”突出问题不放松,立行立改,有效控制发文数量,发文同比减少了24%;各类会议时间、参会人员同比减少了50%,各类表彰活动下降40%;领导班子成员率先调整清理超标准办公用房76.65平方米,机关各处室负责人、局属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共腾退办公用房93.35平方米;加大公务用车标识管理、使用管理和监督管理,及时全部清退了借用下属单位车辆;严格规范接待费、差旅费报销标准,建立物资台账,有效控制“三公”经费。“三公”经费同比减少了13%。
(三)完善措施,擦亮“窗口”。 建立首席代表制,完善行政审批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办事大厅全面推行标准化、规范化服务,建立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四项制度;建立“六公开”机制,即公开服务内容、审批依据、办事程序、申报资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及依据,简化手续、减少环节;房屋权属登记中心出台《房产交易大厅“十不准”》、《房产交易大厅巡查制度》,并以创建“真情承诺、服务百姓”品牌窗口为抓手,制定并承诺了“十项便民服务措施”,同时,主动会同有关部门解决疑难历史遗留问题91件;妥善处理了福苑小区群众的办证问题;为1400多户申请保障房的群众提供无偿服务,减免查询费7万余元;开展便民上门服务,累计上门服务办理房产登记业务168户。房产交易大厅实行“朝9晚5工作制度”,方便群众及时办证。
(四)健全作风体系,完备制度建设。一是把自觉遵守党章,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各项纪律作为抓手,结合“严肃工作纪律、整顿工作作风、提高执行能力”、“转作风、抓落实、做表率,提升执行落实能力”和整治“不作为、慢作为”等主题实践活动,制定纪律检查周巡查、月公示、季通报制度,加大对机关各处室、窗口单位工作纪律执行情况的检查,对上班迟到、早退等违反工作纪律以及服务态度不好、办事效率不高等情况进行统计,每周例会予以通报,每月对干部职工请销假情况进行公示,坚决克服组织观念淡薄、组织涣散问题。二是按照制度建设计划所列出的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间,进一步细化落实推进措施,围绕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督促检查机制、完善追究问责机制等建章立制要求。截至目前,废止制度工作于2014年8月完成,新建和修订的38项制度于2014年12月全部完成。局属各单位梳理需要新建和修订的制度共60项,截止目前已全部新建修订完成。着力建立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做到了于法周延、于事简便。
(五)加强联系群众,切实服务基层。全局党员干部与社区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为贫困户送去价值约2500元的米、面、油、慰问金等,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认领“微心愿”,主动开展管道维修、电路检修等上门服务。结合“一讲三促”、“手拉手结对帮扶”、“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等活动,选派11名干部下乡开展政策宣讲,出资 4000元慰问了5户贫困户、5户双女户及5户少数民族家庭。为湟源县巴燕乡下胡丹村投资20万元,扩建休闲广场和篮球场。为湟中县群加乡五个村党支部出资7万元,修缮党员活动室、安装路灯、购置种子化肥、维修桥梁等以实际行动,让服务对象感受到转变作风带来的新变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