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不够畅通,营销方式落后。很多民营和个体苗木生产企业受观念影响,不注意市场行情,生产的随意性大,主动推销的意识薄弱,虽然有一些销售人员跑市场,但没有形成完整的市场销售体系,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大。
相关人士指出,这些问题解决不好,我省苗木业发展将不会有大的跨越。
“内外”结合促健康发展
作为一项新兴产业,苗木产业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于一身,怎样才能让它在美化环境、促进生态建设的同时,更能鼓起人们的腰包呢?
相关专家指出,首先要从“内外”两个方面努力,才能实现其健康发展。
“内”的方面来说,就是要调整我省苗木品种结构,优化区域布局。目前,我省苗种植结构不尽合理,应根据市场需求加大对苗木品种结构的调整力度。各市应按照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培育优势产品、形成自己的特色。在资源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好的苗木产区,可按照规模化、专业化的要求,建立相对集中的特色苗木主产区,进一步推进规模化经营
“外”的方面首先要了解市场需求,准确定位,引导苗木生产走标准化的路子。各市应根据本地的气候、土壤、花木品种资源优势,瞄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在不同时期推出市场所需有竞争优势的名牌产品。在苗木生产过程中,实施标准化管理,生产出高质量的苗木,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要完善服务体系,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苗木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各地成立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的苗木协会或社会团体,为苗木生产、经营者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做好苗木生产供应预测、预报等工作。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建立苗木交易市场,为苗木供需双方提供交易市场和信息沟通交流机会。
第三,制定并出台切实可行鼓励苗木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如土地承包、用水用电、税收等方面的办法,为苗木生产企业提供宽松的投资环境,广开渠道多方筹措苗木产业发展资金,积极争取国家、省财政、省农发资金,同时市、县财政也要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扶持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的苗木生产企业,推广”龙头+中介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把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统一技术、统一管理”提高龙头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苗木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