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人精神世界重建(3)

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人精神世界重建(3)

全面准确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要理解价值、价值观和社会主义价值观。那“12个词”讲的都是价值。要把价值转化为价值观,就要对“12个词”在方向上明确表达出一种判断、导向、取向。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对这“12个词”,就有不同的判断、导向和取向,于是就有了资本主义价值观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我们之所以在“价值观”前面加上“社会主义”,就是要为这“12个词”作出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和要求的解释、判断、导向,注入“社会主义”的元素、内涵和本质。

全面准确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要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言,当年马克思、恩格斯在一般意义上曾讲过,如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从学术的严格意义上讲,那“12个词”实际上讲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它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社会主义性质,还是基本意义上的价值。

全面准确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要正确看待西方的普世价值与价值观。首先,从字义表面来讲,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都是价值,而不是价值观。它们的策略是,首先让你接受这些价值(一般来说,大多数人是会接受而不会拒绝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合理吸收了其中一些“价值”),然后它再给出它们的定义、解释和看法,这就是价值观了。它先让你接受价值,然后向你灌输它们的价值观,再加上它们掌握着话语权,一些人就会掉入它们设置的圈套。其次,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是具有选择性的,但并不是具有“普世”的选择性。在它们普世价值的谱系里面只有自由、平等、博爱,而没有我们中国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实际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等,也具有普世性。如果我们掌握着话语权,让我们来确定普世价值,我们既会选择自由、平等,也会选择仁义礼智信、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再次,就公民个人层面,西方国家所讲所奉行的普世价值是真诚的、真实的、现实的。然而,在国家之间的国际实践层面,却不够真诚。这里,它们实际行动上奉行的价值观是国家利益至上(这种国家利益至上,是会牺牲他国利益的),而不是普世价值。它们往往打着普世价值的旗号,却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换取自己国家的发展。最后,西方于中国,对待科学与民主的态度截然不同。1978年以后,我们用我国的市场换西方的技术,我国的某些市场被西方占据不少,而西方的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倒没给我们多少。而民主就不大一样了。我们力求根据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实际、国情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水平来逐步推进中国的民主化进程,不搞西方式的民主,但西方一些国家却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廉价地给我们输出它们所谓的民主,甚至培养代理人给我们输出。由此,我们在向西方学习的时候,要明确两种“学习观”:一种是“吃了牛肉把人变成牛”的丧失国家、民族主体性的依附性学习观;另一种是“吃了牛肉比牛更牛”的强筋固体且增强国家、民族主体性的学习观。我国是学习性大国,我们要以开放胸襟和战略思维学习世界一切文明有益成果。但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应倡导第二种学习观,而不是第一种学习观。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