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认知、认同、认真”入手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内化于心”,它可以通过“认知、认同、认真”三个基本环节来进行,重点是青少年。
一是认知。即让人们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首先需要记忆,记忆是通过五官感知来实现的。这里,标语、图像、宣传就显得重要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熟记熟背,让它们融化在心灵里、铭刻在脑子中。认知,其次需要理解,理解是通过解释来实现的。要通过不断学习、灌输、解释来理解核心价值观。这里,专家学者自身硬,真学真懂,并能简明扼要、深入浅出、融会贯通、便于理解的精心解读、讲解、灌输,就显得十分重要。当然,再配上具象的感性体验,用感性的生活事例来阐释抽象理论,认同度就会更高。认知,还需要领悟核心价值观的实质,这需要通过我们的深入思考和研究来实现。通过感知、解释、思考研究来记忆、理解、领悟,是人们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润物细无声,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
二是认同。即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认同,就是要真正解决人民群众关切的根本利益问题,并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主要是通过“言行一致”、“理论宣传与实践效果一致”、“理念制度政策措施一致”、“价值观与大众需求一致”来实现的。我们嘴上说的与行动上做的要尽力一致起来,否则会影响人们的认同。要把我们的理论宣传逐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实践效果,使人们从实践效果中来主动认同核心价值观,真正把政治上的主导要求变成人民群众的主体需求。如果在理论宣传上调子高高的,而在实践行动上另搞“官本位”那一套,甚至实践效果与理论宣传背道而驰,人们就很难产生认同感。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逐步消除“官本位”的价值观,把新一届中央的方针政策,把新一届中央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及其好的效果呈现在人民群众面前。核心价值观属于理念范畴,只有贯穿到制度、政策、措施的各个方面,实现一体化,人们才会自觉去认同核心价值观。如果只把核心价值观停留在理念上,而我们的制度、政策和措施没有真正体现核心价值观,人们是很难认同核心价值观的。不仅如此,还应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实到反映人民大众的物质生活诉求和精神生活需求上,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为人民大众立言,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核心价值观真正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融入现实。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赢得人民大众的认同。
三是认真。即在心灵上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敬畏之心,态度认真。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人最讲认真。什么事只要认真起来,没有干不好的,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一样的。我们应像认真抓“经济项目”那样认真抓“价值观培育”。只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何主体都认真地抓培育,他就会对培育具有担当精神和责任感,就会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展开工作。
从“五个”方面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是结构调整。以行政力量为核心,经济力量、社会力量依附于行政力量的传统力量结构,必然会产生权力至上、自上而下、逐级管制、缺乏制约的权力运作方式。这种传统的力量结构及其权力运作方式会产生“官本位”的价值观及其不良作风,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构障碍。由此,应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转变政府职能,形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行政力量、经济力量、社会力量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新型力量结构及其合理的权力运作方式。在这种力量结构及其权力运作方式中,会逐渐消除“官本位”价值观的消极影响,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基础。
其次是制度安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有很多制度,我们需要关注的主要是干部人事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前者是分配权力,后者是分配财富和利益。如果我们能在这两种核心制度安排上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当今,在价值观问题上出现的种种乱象,其深层根源之一,与这两种制度的某种扭曲有关。如果在干部人事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上缺乏公平正义,就很难让民主、和谐、平等、公正、敬业、友善等价值观落地。
再次是政策制定。制度是刚性的,政策是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的。政策也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是我们的优势。如果我们在各项政策的制定上能较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认真落实执行,就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上向前推进一步。
第四是具体措施。这种具体措施,在党和国家层面,就是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破解人民群众关心的难题,真正解决人民群众关切的切身利益问题,从而真正使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在社会层面,就要建构一种能让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环境;在个人层面,就是使每个人充分认识到,个人在核心价值观上的实践努力和担当绝不是微不足道的,而是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推动作用的;也别总把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和现象都怪罪到制度和体制上,为个人推卸责任。
最后是坚持环境建设与领导垂范的统一。人改造环境,环境也改造人,社会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是改造社会环境的主体,尤其是领导干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能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改造不好的社会环境,而且也有利于引领人民群众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我们工作生存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能得到良好的改变和改善,也会有利于人们更加自觉地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