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更加重视市场化的创新力量
科技部办公厅调研室 胥和平
科技创新怎么才能成为驱动发展的主引擎?现在常见的,说是要落实创新驱动战略,但很多还是在重述前些年谈科技发展的那些东西,重点还是研发,没有真正落在创新上,没有找到驱动发展的突破口。一些谈“十三五”创新发展的,思路还很陈旧,理论和政策研究比较滞后,相比之下,各地的创新实践走在了前面,各种新思想、新探索非常多,新技术、新模式非常多。
谋划“十三五”创新,关键是要聚集科技创新能够驱动什么。如果真正从创新如何驱动发展这一核心目标出发,首先就要研究新产业的培育、传统产业的改造、新模式的探索等,然后再来谈新技术的应用、研发能力的提升、基地的建设、重大项目的实施等问题。就要真正梳理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科技驱动转型发展的方案,而不只是单纯科研项目。如果离开发展紧迫需求来规划科技发展目标,再推出一些重大专项、重点前沿安排,不仅科技不能回答国家关切的问题,而且很可能把社会各方面的视野过多吸引到技术层面,偏离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目标。
另一个重要问题,要思考创新驱动的新机制。都在讲要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但常见的是,很多谈创新驱动的,重点仍是政府要选目标、要给资源、给政策,要立项目、要建立团队、要出研究成果,对培育市场力量仍关注不够。调研发现,很多地方和单位的“十三五”科技创新前期研究,还是沿着“政府选方向—立项目—建团队—组织实施”的老思路进行的,重点还是在讲科技创新,而不是驱动发展。新经济的发展,关键要依靠市场的力量,要放开市场,培育市场,如果迟迟不松手,不仅管不好项目、管不好钱,反而会把新经济、新市场抑制了。因此,对创新驱动的总体战略安排、工作部署、资源配置等问题的研究,还是必须重视怎样促进市场化创新力量培育和引导创新活动上来。
用新思维解决新常态中的新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李义平
在新常态下,不能总是用老手段,不能经不起GDP下滑的考验,面对可能出现的新问题,面对需要承担的新任务,我们需要新思维。
一是靠企业创新、民间创新、微观层面的创新。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在新的历史阶段,必须让企业家不断地去探索,他们和通常意义上的科技创新不同,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走向,一定要相信市场经济,相信企业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让企业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二是靠市场。在市场经济中,谁也左右不了市场发展的趋势,只能顺应市场的变化,这种顺应的结果必然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假使违背经济规律,就一定会受到严重的经济惩罚。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经济快速腾飞,美国面对压力调整产业结构,在更高的层次找到了更高的卖点,把全世界带入了新经济时代。这次次贷危机后,美国并没有进行多少政府干预,依然依靠市场的力量,经济开始复苏。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美国吸引人才,鼓励创新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保护知识产权,让创新者得到足够的回报。这是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激发了创新的活力,使美国经济具有极强的自我复制和自我恢复的能力。
三是不能轻易地刺激经济。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是快速发展的经济破坏了经济秩序和经济结构,而不是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对已经被破坏的经济结构和秩序的自动调整,是市场力量的自我作用。经济刺激虽然会让一些问题在短期内不那么突出,但会带来很多负面效应,会延误创新,错失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机。经济增长有两种效应,结构效应和水平效应。在新常态下,经济要健康稳定有节奏地发展,要追求经济增长的结构效应,促进经济质量的不断提升,不能在刺激性的政策上下工夫。
四是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公平竞争的环境不仅对科技创新非常重要,对国家的方方面面都很重要。但是,现在我们的很多做法并不利于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我们要认真研究,进行科学的制度设计,努力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有了公平竞争的环境,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时候,人们的创新激情会不由自主地涌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