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基金”是表态
去年11月,在“一带一路”构想提出一周年之际,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截至目前,这也是惟一一个配套“一带一路”建设的专项基金。
那么,这400亿美元的资金该从何而来,又投向哪里去?从“丝路基金”诞生的那天起,外界对于此问题的猜测就没有停过。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表示,“400亿美元来自我国的外储,丝路基金是国家发起的主权财富基金,鉴于投向的是回报周期比较长的基础设施,所以参与的投资者主要还是其他国家的政府基金,也可能会有一些民间资本。”
外界观点认为,中国拥有4万亿美元外储,很大一部分被用于投资低收益的证券,如美国国库券。其年收益率仅为2%至3%,若是将这些钱用于开展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很不错的替代性选择。
但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黄薇看来,“丝路基金”的资金来源不可能是外汇储备。她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中国的外汇储备只是一个“债权”,若要转化为资金还需要一些方式,因此使用外汇储备作为“丝路基金”资金来源的可能性不大。
“‘丝路基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可以引入一些愿意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甚至包括民间的资本。”黄薇介绍。
黄薇进一步解释称,“丝路基金”对于“一带一路”建设更多的是一个“表态”的作用,“告诉外界我们有能力和手段做好这件事”。但事实上,早在“丝路基金”成立以前,我国已经与亚洲开发银行、欧洲开发银行合作,在“一带一路”地区开展项目建设。黄薇表示:“现有的融资渠道非常畅通,没有必要进行重复建设导致资源浪费。”
此外,国家开放银行也是这一过程中的主力。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1月末,国开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融资支持项目超过400个,设计能源、矿产、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园区、装备制造、农业等领域,贷款余额约占全行国际业务总额的1/3。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