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钱从哪里来?如何避免地缘政治风险(3)

“一带一路”钱从哪里来?如何避免地缘政治风险(3)

据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丝绸之路经济带”课题组统计,包括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重庆、云南、四川、山西、浙江、江苏、山东、湖北、福建、河南、贵州和西藏等17个省区市将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列入了2014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

而在目前已经召开两会的28个省份中,有多达22个省份都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表达了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意愿。

事实上,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提出仅仅两个多月之后,陕西首趟国际货运班列“长安号”正式开通。陕西省省长赵正永曾透露,陕西正在申请设立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自由贸易区。与此同时,竞争对手新疆也在争取设立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拟将新疆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核心区。

与“一带一路”的火热相比,今年各省区市政府对于自贸区的热情逐渐降温。根据统计,目前只有7个省份提出要积极申报“自贸区”,包括辽宁、山东、河南、湖北、陕西、甘肃和广西。

对此,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秘书处处长王锦侠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无论是“一带一路”战略还是自贸区规划,都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两者并不矛盾。“各省区市政府应该摆脱‘一哄而起’的体制惯性。”王锦侠说。

而在另一方面,各省区市的“蜂拥而上”也可能导致无谓的内耗。早在2011年,重庆、成都等中西部城市曾陆续开通国际班列,包括渝新欧、成新欧、郑新欧等班列。这些班列运行密度低,成本高,不少班列甚至处于尝试运营阶段。但为了抢占先机,当地政府都给予大力度的补贴。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张莉曾撰文指出,目前各地规划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与中亚或者亚欧国家合作,这很可能导致各地为了拉项目,无原则地提供各种优惠待遇,从而造成我国资源流失,开放效益降低。

“‘一带一路’建设既需要拓展与亚欧国家的合作,也需要加强内部省市之间的合作。”张莉在文章中写道,“在国家层面进行统筹协调、规划布局的同时,各省市在与亚欧国家的合作中,应该坚持互利互惠的市场化原则,不能无限制地‘让利’。”

地缘政治风险

与国内的火热相比,国际社会对于“一带一路”的回应则冷暖不一。

在去年的博鳌论坛上,东帝汶总理凯·拉拉·夏纳纳·古斯芒曾表示:“所有这条线路上的国家对这个倡议表示欢迎”。不过,至少印度总理莫迪对此不置可否。印度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始终对“一带一路”战略保持着谨慎的态度。

“印度对中国的意图心存疑虑,去年我们去印度访问,对方反复问的是:你们能否提高我的基础设施和交通?能否改善我的港口条件?能否在我这里多建几个工业园区,提升我的制造业?”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心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

事实上,印度至今尚未表态支持“一带一路”战略。中国社科院在最新发布的《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2015):“一带一路”与周边战略》中分析指出,印度关于“一带一路”规划秉持着谨慎欢迎、保持沟通的态度,等待适时推出“印度制造”,冲淡“一带一路”,夺回话语权。

而在陆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俄罗斯也并不甘心沦为一个参与者。从今年1月1日起,欧亚经济联盟正式投入运营,成员国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则计划在今年5月加入。普京曾表示,经济联盟将成为独联体地区的一个经济引擎,成为一个新的世界经济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认为,无论哈萨克斯坦还是吉尔吉斯斯坦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国家。因此,俄罗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可能带来的麻烦不只是以其主导的地区合作组织分化有关国家,更在于欧亚经济联盟的不接轨,“不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与‘一带一路’理念、体制不兼容”。

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发展中国家,东道国内部不同利益冲突所引发的政局动荡、民族与宗教冲突和内乱等使外国投资企业或其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发展研究院学者邹磊建议,学界应加强对节点国家内部社会、宗教、国情的长期研究,同时发布“一带一路投资安全指数”。

按照最广义的定义,“一带一路”战略涉及的沿线国家超过六十个。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国情,如何更好地与当地政府沟通、防范潜在的风险是“一带一路”能否成功的关键。

吴心伯表示,“一带一路”规划应该是每个国家都有一个不同的方案。这些不同的方案拼起来,才能叫“一带一路”规划。“我们的想法是一回事,沿线国家希望如何对接,是另外一回事。两方对接好了才能落实,否则只是一厢情愿。”吴心伯说。

而在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看来,我国不可能以一己之力带动“一带一路”六十多个国家同步发展,只能根据预期风险收益合理布局。

“对于那些风险大,当地政府和主流社会也不致力于改善环境的地区,要多加防范;而对于风险小、当地政府和主流社会致力于改善环境的地区则多加投入。”梅新育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梅新育特意强调,投资者在“一带一路”热中需要保持冷静的思考。“国内外关于‘一带一路’的讨论未必完全切合实际。投资者一定要对此有清醒认识,不能贸然把真金白银投入到风险过高、预期回报过低的地方。”梅新育说。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