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2)

扎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树高千尺总有根,江河万里亦有源。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是顺应世界潮流,深植中国土壤,符合历史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和中国历史5000年的大视野,深刻发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6个时间段,分析了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的历史过程。这包括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从世界社会主义的历程中,讲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么来的,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

习近平总书记纵览中国历史5000年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站立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强动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改革开放的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我国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靠的就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现今改革开放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我们在改革开放上决不能有丝毫动摇,改革开放的旗帜必须继续高高举起。

习近平总书记展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和智慧。习近平指出,中国改革经过三十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必须坚定信心、增强勇气,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合理布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科技的创新驱动。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梦想、应对挑战、创造未来,动力从哪里来?只能从发展中来、从改革中来、从创新中来。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成为科技创新大国。习近平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习近平要求将改革与创新结合起来,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把创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