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以法制为“宽容失败”立规的现实意义

四川:以法制为“宽容失败”立规的现实意义

摘要:古代军事家诸葛亮说“善败者不亡”。现代管理学激励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宽容机制”。宽容失败,善待挫折,为失败者撑腰壮胆,只有这样才能鼓励探索和创新,激励人们从失败走向成功。

近日,成都市公布并开始施行《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改革创新的决定》,首次提出在两种情况下“宽容失败”,未达到改革创新预期目标且满足相关条件,比如按规定程序决策、实施,并且勤勉尽责、未牟取私利、未损害公共利益、未侵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对有关单位和个人在绩效考核中不作负面评价,以此为锐意改革者撑起“保护伞”。

宽容失败,就是容忍失败,理解失败,允许失败,善待失败。对待失败的态度,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于改革创新风险的承受能力。社会总是在不断发展,要应对不断变化的形势就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而改革创新总是与风险并存的。因为并不是所有改革创新举措都能一试就灵。如果周遭都是冷眼旁观,甚至是幸灾乐祸,等着改革创新者失败后加以苛责,那么在趋利避害的本能驱使下,一定鲜有人会勇往直前,敢于创新。这也是现在庸懒之辈在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术研究机构频现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在需要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今天,以地方法规的形式强调“宽容失败”尤其意义深远。

通常来说,一再强调意味着极其缺乏。翻开过往的报道,会发现“营造宽容失败的氛围”均被大小官员提及。然而时至今日,宽容失败仍然没有成为人们面对失败时的第一选择。究其原因,从文化环境来说,在不少人的传统观念中,是讳言失败的,尽管有“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是一笔财富”等说法,但现实中信奉实用主义的人们更赞同“成者王侯败者寇”的说法;从制度环境来说,不少领导在制定奖惩制度时更看重的是惩罚,对于失败几乎难以容忍,奖励也只针对成功者,对于那些不断探索却尚无成果的创新者毫无激励,这就使得那些在创新过程中遭受挫折的人心灰意冷,使得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试错才能结出成果的原始创新和改革探索走向急功近利甚至弄虚作假的歧路。请看今天的科技界,凡重大科研开发项目的验收,几乎没有通不过的,而且不是“国际领先”,就是“填补国内空白”,这是不符合科研规律的。然而如此“超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对应的却是我们很少出现世界顶级的科学家,没有获得一个诺贝尔科技类奖项。这与整个社会缺乏宽容失败的氛围是分不开的。

尽管这一症结被高层领导和有识之士所认识并不断强调,但要真正打破一种固化的观念却殊为困难。须知,在一种社会的固定成见面前,仅有口头上的呐喊是不足以撼动其根基的,只有通过长时间的实际行动不断潜移默化,才能收到春风化雨之效。这些实际行动可以是父母在面对孩子的错误时用一种宽容的态度看待,对于不按常规的想法加以鼓励而不是斥责;可以是单位领导在强调创新时不只是苍白的语言,而是容忍有创新精神的员工的失败,不予惩罚,甚至加以褒奖。不过人们不会主动自觉地转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这就需要在制度上强化,并确保其不会走围是分不开的。

尽管这一症结被高层领导和有识之士所认识并不断强调,但要真正打破一种固化的观念却殊为困难。须知,在一种社会的固定成见面前,仅有口头上的呐喊是不足以撼动其根基的,只有通过长时间的实际行动不断潜移默化,才能收到春风化雨之效。这些实际行动可以是父母在面对孩子的错误时用一种宽容的态度看待,对于不按常规的想法加以鼓励而不是斥责;可以是单位领导在强调创新时不只是苍白的语言,而是容忍有创新精神的员工的失败,不予惩罚,甚至加以褒奖。不过人们不会主动自觉地转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这就需要在制度上强化,并确保其不会走偏、不被滥用。就此而言,使“宽容失败”成为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定,其引导树立“宽容失败”观念的作用远大于单纯的倡导和宣传。令人欣慰的是,这样的规定在全国有遍地开花的趋势,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使其切切实实落到实处。

古代军事家诸葛亮说“善败者不亡”。现代管理学激励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宽容机制”。宽容失败,善待挫折,为失败者撑腰壮胆,只有这样才能鼓励探索和创新,激励人们从失败走向成功。在自主创新能力很强的美国,失败者不但不会受到歧视,反而会受到善待。比如英国人怀特斯在1985年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以后,9年未发表一篇论文,对名校教授而言可谓很失败,但校方仍然一如既往地善待他,结果,他在1995年破解了世界级的数学难题——费马大定理。当有一天,我们也能如此,对失败者不再是冷嘲热讽,而是习惯于温暖鼓励,创新精神才能真正深入人心,结出硕果。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