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核心价值观——诊治信用缺失症的“良药”

河南:核心价值观——诊治信用缺失症的“良药”

——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一副院长叶小文

摘要:市场经济对道德的“二律背反”,需要互律,需要他律,也需要自律。要加大政府自身的改革,推进政治文明进程;要加强立法,提高法律的公正性;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要提高“合力”的作用。互律也好,他律也好,关键是自律。我们要使有德的人多起来,让道德的土壤厚起来,厚德载物,厚德载市场经济。

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央发布《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标志着我们从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开始践行的飞跃。当前,中国处于发展市场经济、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但是在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信用缺失等道德问题却凸显出来。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对症下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成为一道严肃课题。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一副院长叶小文。

核心价值观切中人们对道德问题的关切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核心价值观有一系列重要论述,当下的中国,一直在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众也高度关注和认同。对此,您是如何认识的?

叶小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在现代化的艰难进程中实现,而现代化则要靠民族精神的坚实支撑和强力推动。核心价值观承载着这种支撑和推动的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要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支撑。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中国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崛起,而今步入矛盾增多、爬坡过坎的敏感期。这一阶段,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步子容易迈错,机遇容易丢失。要走好这一关键阶段,保持经济持续、良性增长,整个国家和民族必须有一股精气神,必须保持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和旺盛的创新活力。

当前,从国家层面看,中央重拳出击治理腐败,重塑官德,改善吏治,寻找破除权力寻租的良方;从个人层面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道德问题、底线问题常常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在这种背景下,人们不禁发问,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人的精神为什么匮乏?道德问题应该怎么解决?中央发布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切中了人们对道德问题的关切,因而引发全社会的热烈反响。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