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核心价值观——诊治信用缺失症的“良药”(2)

河南:核心价值观——诊治信用缺失症的“良药”(2)

——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一副院长叶小文

摘要:市场经济对道德的“二律背反”,需要互律,需要他律,也需要自律。要加大政府自身的改革,推进政治文明进程;要加强立法,提高法律的公正性;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要提高“合力”的作用。互律也好,他律也好,关键是自律。我们要使有德的人多起来,让道德的土壤厚起来,厚德载物,厚德载市场经济。

核心价值观对症下药诊治信用缺失症

记者:中国是一个有着诚信悠久传统的国家,但就是在中国这个最守信的国家,却出现了信用缺失、腐败等道德问题。对其原因您是如何认识的?在全社会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叶小文:无论东方西方,无论已经实现现代化还是在努力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调节问题。

我曾与国学大师南怀瑾有一个对话:现代化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可精神世界却缺少了关照。人们身处高节奏、充满诱惑的现代生活中,人心浮躁,没有片刻安宁。大家好像得了一种“迷心逐物”的现代病。这是因为,现代化和市场经济不断放大满足安身立命的基本约定,刺激、放任个体对物质享受的过度追求。于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近利远亲、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等道德失范现象,在现代化的浪潮中沉渣泛起。

市场经济有两个基点:每一个经济主体都追求利润最大化,每一个现实个体都追求利益最大化。这两个最大化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了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形成了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格局。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又可能成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阻力:如果放任这两个最大化,不进行适当的监管包括道德规范,就必然导致互相欺诈、物欲横流,市场经济的秩序就无法维持。

由此看来,市场经济的自发运行存在一种道德悖论:既排斥道德又需要道德。一方面,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可能导致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非道德现象;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必然要求人们遵守市场规则、进行道德自律,必然要求社会公平正义和人们道德素质的提高。在实践中我们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巨大的进步意义。但同时,由于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长,坑蒙拐骗、制假售假、权钱交易等现象时有发生。化解市场经济自发运行的道德悖论,是促进整个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全社会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市场经济中公和私、人和己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问题上聚焦,尤其要诊治市场经济中的信用缺失症。对于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社会上出现的道德滑坡、信用缺失、腐败时现的现象,如果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不能对症下药、刮骨疗伤,而束手无策任其病入膏肓,就没有说服力、缺乏生命力。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