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积极倡导文明祭祀方式,并广泛推广。一边“严抓严管”,一边努力挖掘城市人文底色。市民政局将文明祭祀方式总结出来,制作成小册子发放到各社区,并通过媒体广泛宣传。各社区推出了追思卡祭祀、网上祭祀、家庭追思会、社区公祭等12种文明祭祀方式。对到殡葬服务单位祭祀的群众,推出了一系列文明祭祀活动——孔子文化广场举办“传递思念,遥寄亲人”集体公祭活动,放飞携带“亲情卡”的气球;市殡仪馆内沿路设置10个时空信箱,10块大型留言板,形成百米追思长廊;集中开展鲜花换烧纸等引导文明祭祀活动。让市民登录长春祭祀网、长春市殡葬服务中心网站,通过互联网表达对已故亲人的哀思。
倡议得到积极回应,文明祭祀活动受到群众最广泛支持。居民主动走进社区,参加社区公祭;志愿者主动走上街头对烧纸祭祀的人进行劝导;中小学生自编自演短剧倡导文明祭祀……
文明为新,传统为旧。“新”与“旧”相融相兼,塑造着文明长春。
“点”与“面”:织就监管网络
陈策,一名普通社区工作者。这个春节前,他每天夜晚都会和社区其他人员巡视到午夜。“作为一名网格长,就应该为社区居民做点事”,每次发现烧纸的居民他都会及时进行劝导。陈策说,“我负责的区域小路口特别多,只有不停地巡视,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虽然巡视人员穿得很厚,但脸仍冻得通红。“三九天,冷是正常的!”一位巡视人员说,每天巡视结束时,看到所有路口都是干干净净的,他们就有一种成就感,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我们是城市的一份子,参与城市管理是份内的事儿!”于伟是一名志愿者,他和一名社区干部一起负责一个巡视区域。于伟说,他所坐的车是向邻居借的,“外面真的很冷,坐在车里能好些。邻居非常支持这项活动,听说我是为了‘禁烧’要用车,二话没说就借给我了。”于伟说,现在全国都在为提升空气质量而努力,这不仅是政府的事情,也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作为一名志愿者,应该为这座城市作点贡献。
今天,“陈策”、“于伟”已经超越了“一个人”的范畴,成为长春开展文明祭祀工作强大组织中的一个个细胞。
目标管理,分解到人,从市长到街道干部,形成一条责任链;由“点”及“面”,从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到各部门通力配合,迎难而上,一年接着一年干……
上下同欲者胜。
副市长桂广礼、长春市政府副秘书长周继峰等领导带队,对殡葬祭祀活动管理情况进行督察;全市市、区两级工商、质监、安监、环保等部门,对造纸厂家进行再排查,对生产烧纸等封建迷信殡葬祭祀用品的厂家依法进行处罚;全面规范殡葬用品市场,坚决取缔无照经营业户,对经营烧纸、冥纸、冥币、纸扎实物等封建迷信用品的依法予以没收,并对经营者进行处罚;加强对殡葬用品商店、小食杂店店外经营和流商散贩占道经营烧纸的整治力度;成立联合执法大队,加大对夜间街路烧纸行为的检查频次和力度,对烧纸者进行教育和劝导。
市文明办、民政、工商、行政执法、公安等部门执法人员放弃休息,对生产、销售企业挨家挨户宣传走访,将政策决定细致的进行解读,引导业户主动支持与参与文明祭祀活动,对仍违法生产、销售的,联合执法,依法取缔。
2月4日开始,长春市启动全天侯巡查。文明办、民政、公安、工商、行政执法、环保等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放弃休息,无论是工作日,还是休息日,白天检查“禁售”工作,夜晚开展“禁烧”检查。在需要联合执法时,各部门以最快迅速到达执法现场,通力合作使效果迅速显现。
各城区、开发区组织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走千家、访万户,将文明祭祀理念送到居民家中,并为需要祭祀的居民提供祭祀场所,组织居民开展社区公祭祀。入夜后,他们坚守在城市的各个主要路口,身体力行感染着百姓。
从创新组织方式,到完善网络体系;从抓源头治理,到转变百姓观念,长春人用智慧与汗水,在创新中提升着城市形象、升华着城市精神。
由“点”到“面”,长春文明祭祀工作突出“点”、“面”两条主线。这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张文明创建的网络,覆盖着春城的每一寸土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