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地上种树,是创新还是应付(2)

水泥地上种树,是创新还是应付(2)

“水泥地种树”何止是应付验收

根据《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来看,新建居住区绿化用地占建设用地面积比例不低于30%,而其他城市的比例基本上都在30%左右。既然有规定,为何还要在水泥地上“种”树。

很多开发商在带客户看房子的时候,都会向客户介绍我们有花园,有草地,有喷泉等待,您虽然住在高楼里,但是可以呼吸到来自大自然的空气,但在交房子的时候,这些承诺的兑现程度又有多高呢,有多少花园草地变成了停车位呢。客户关心的是下半年后可以远离城市的污染,回到自己绿植充盈空气清新的家里,而开发商关心的是我可以再减少一些绿植能多加出几个停车位。绿植是需要维护和养护是,是需要花钱的,而停车场是可以带来收益的。

在水泥地上种树,小学生都知道的,根本成活不了,明知道成活不了,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就是为了应对验收,只要验收通过了,就一切OK了。开发商们觉得因为绿化导致验收实在太不“值得了”,拖一天的工,开发商们就要多掏出来很多钱,他们宁可让这些随时可能在等待验收时就死掉了的植物们牺牲,也不愿意损失自己的利益,牺牲这些“小东西”换来“成功”,这种“因小失大”完全是无伤大雅的。

验收,是检验工程质量的标准,却不是验收的唯一目的。居住环境得不到改善,老百姓们依然不会买你的帐。真正的标准应该是将心比心,以老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

水泥地上种树,虽然过了验收这一关,却过不了老百姓这一关。

水泥地“种”树是指标“硬”还是质量“软”?

水泥地面“种树”其实并不是什么高科技,也不是什么噱头“创新”,而很可能只是开发商为应对检查的“权宜之计”。对此,笔者也同样心存疑问:如此坚硬的水泥地面为何要“种”树?是考评指标太“硬”还是建筑质量太“软”?或许,答案是兼而有之。

事实上,在考评领域,从来就不缺乏考评双方的“斗智斗勇”。从考核的角度而言,或许不止在建筑领域,在许多其他领域都有硬性的量化指标,这些“硬指标”就是项目建设质量达标的基本要件,但至于怎么分布、如何运用以及如何科学合理,估计没有多少人会在意。从被考核方而言,为了让这些呆板的数据达标,自然就会“创造”出千奇百怪的应对之策,比如突击造物、数据造假等等,在水泥地“种”树只不过冰山一角罢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说这类“形象工程”既有考评指标太“硬”的问题,也有被考评对象质量太“软”的过错。

其实,像水泥地“种树”的这种突击行为,开发商并不是始作俑者,早其之前就有先例,这就是少数城市的市政部门。为了所谓的“市容市貌和城市绿化需要”,或者是为了迎接上级检查,不少市政园林部门都会大造“形象工程”:在道路中间或者人行道中间建花木箱,在水泥地面上“圈养”风景树,在道路中间设置宣传栏,结果往往让人哭笑不得。所以说,这或许才是水泥地面“种树”的“鼻祖”,在此影响下,开发商只不过是就是“随”了这条“捷径”而已。

最后,不得不说,无论是开发商还是地方政府,一些不切实际的歪风邪气是该改改了,“形象工程”还是少做、甚至是不做的好。原本比较简单是事情,只要做好平时的“功课”就够了,办了实事、做了好事,百姓自有评判,至于能否过得了考评,就顺其自然吧。过了自然是好,没过也无愧于心,这才能让原本就很简单的事情真正摒弃杂扰、回归本真!

水泥地上“种树”到底愚弄了谁?

水泥地上还能“种树”,真让人匪夷所思。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树是要种在泥土里的,没有泥土,树也就成了“无本之末”,不能生长。这连3岁小孩都知道的道理,开发商就真的不清楚吗?还是看似“糊涂”的背后另有“隐情”?

“等验收完后就移走”,施工人员一语道破了天机。难怪开发商如此的“绞尽脑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原来是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验收。但看到这里笔者更是疑惑了:如此的“绿化”也能通过验收?难道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也没有生活常识吗?如果这样的楼盘也能通过验收,还有什么样的不能通过呢?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