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未来经济增长的有效支撑

寻找未来经济增长的有效支撑

一个难以回避的重大挑战

去年我国经济增长率达到7.4%,GDP总量迈上十万亿美元的台阶,成果实属来之不易,但当前整个国民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在国内外经济形势都相对复杂的局面下,如何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中国经济持续较快的增长,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难以回避的重大挑战。摆在我们面前的明智选择应当是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以更高层次的经济国际化进程来拓展未来国民经济成长的空间。

缓解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再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不可取的。我国货币供给M2总量已经达到GDP的两倍,信贷总量与GDP之比也已经是世界主要经济体当中最高的了,货币驱动的增长模式难以再继续下去。所谓的通货紧缩在我国并没有出现,当前情况下再增发货币只会加大结构调整的阻力,比如让一些本应削减的过剩产能继续存活下去,一些低效的企业不被淘汰。同时,增发货币只会加大收入分配差距,使低收入者面临更大的生活压力,人民币面临更大的贬值风险。

扭转眼前经济下行的趋势,不能也不应当再依靠刺激房地产泡沫。目前城市房价与居民收入之比远远超过国际上的正常水平,房屋空置率也已经非常高,楼市已经泡沫化是不争的事实。近期一些地方政府以各种办法试图拯救低迷的楼市,仍然想通过维持房地产泡沫来拉动经济增长,这无疑是饮鸩止渴。一方面楼市投机已经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压抑消费增长,金融风险不断积累上升;另一方面,房地产泡沫也日益明显地阻碍产业升级的步伐。

整个国民经济要走向更高档次的国际化运行

今后一个时期内继续保持合理的中高速增长,对于中国经济发展仍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这是因为我国人均GDP在世界的排名仍然靠后,国民福利的提升仍然需要一个较快和较长的增长过程。同时,我国也具有继续保持较快经济增长的各种潜力,比如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然而我们必须看到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经济已经高度国际化。未来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和制约因素都必须从全球化的视角来加以全盘审视。

显然,保持中国经济未来增长势头的关键在于实体经济部门的转型升级,恰恰是在这一点上最需要确立国际化的视野。我国现有产业结构与现有开放模式密切相关,建立在传统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国际分工是一些工业部门产能严重过剩、技术创新不足的直接原因,只有重构参与国际经济的流程,才能为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较高的起点和腾挪的空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基本的特征之一无疑是整个国民经济要走向更高档次的国际化运行,进而更好地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增进国民福利。为此,当前应当特别注重通过提高开放水平来为未来持续增长提供有效的支撑。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