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人民政府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7)

云南省人民政府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7)

(三)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是云南发展的支撑。要继续推进三大战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

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继续巩固提升烟草、有色金属等传统优势产业,集中力量优先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汽车、石化等新兴产业,确保北汽瑞丽汽车基地一期、千万吨炼油等项目建成投产,力争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并举,实现服务业提质增效。深度开发旅游产品,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强化旅游行业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

优化产业布局。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功能,推动产业集群化、聚集化发展,打造区域产业发展竞争新优势。支持各类园区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发展面向南亚东南亚市场的出口导向型轻工产业。全面清理整顿各类产业园区,科学确定园区主导产业,引导省级以上重点园区差别化发展。继续推进10个千亿元省级园区建设,州(市)重点推进50个百亿元园区建设,各县(市、区)结合实际推进重点产业园区发展。

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强化产业技术创新,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科技创新园建设,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档升级。扩大科技开放合作,落实好科技入滇合作项目。推进人才强省、质量兴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力争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左右,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四)做好“三农”工作,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民之大事在农。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推动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加快高原粮仓建设,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860万吨以上。积极发展多样性农业,提升特色经济作物效益,推进山地牧业、淡水渔业和高效林业发展,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生态文化产业园建设,确保农业增加值增长5.5%以上。划定耕地红线,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质量建设。着力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推行农业标准化清洁生产,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推动农产品品牌创建与市场开拓。扩大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力争农产品出口额达到30亿美元。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编制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继续开展省级重点建设村、美丽乡村省级示范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重点向沿边地区倾斜。探索旅游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集特色农业、生态环境、民族文化和美丽乡村为一体的新农村建设。继续完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重点建设50万件山区“五小水利”,解决21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扎实推进扶贫开发。今年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深入推进4大片区、革命老区和人口较少民族扶贫开发,继续开展整村、整乡、整县、整州和整族扶贫攻坚。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乡因族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增加投入和项目支持,加大金融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完善沪滇对口帮扶机制。帮助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找准脱贫门路,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加快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加快沿边境一线脱贫发展步伐。确保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再减少100万以上扶贫对象。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范围,稳妥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完成草原确权承包和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切实保障被征地群众合法权益。引导和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坚决防止“非农化”现象。加强县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全省综合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统筹整合涉农资源,探索建立竞争性分配机制。推进农村水利改革和农业综合水价改革试点,继续深化农垦、供销社和林业等改革。

责任编辑:覃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