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红堡群,位于印度国家首都辖区新德里,是印度最大的王宫。2007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德里红堡建筑群是建在印度莫卧儿王朝第五代国王沙贾汉(1628-1658年)的新首府——沙赫杰汗纳巴德的宫殿。因其大规模的红色砂岩围墙而得名。红堡毗邻1546年Islam Shah Sur建造的萨林加尔古堡,两者共同构成了红堡建筑群。私人寓所由一排亭子构成,亭子之间靠连续的水渠连接,这些水渠称作Nahr-i-Behisht,或“天堂水流”。宫殿的设计模仿了《古兰经》对于天堂的描述,殿内刻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人间有天堂,那么天堂就在这里,不在别处。”人们把红堡看作莫卧儿王朝创造力达到顶峰的典范,在沙贾汉国王的带领下,其设计登上了新的高度。宫殿的规划以伊斯兰原型为依据,而每座亭子展现了具有莫卧儿王朝典型建筑特征的元素,反映出波斯、贴木儿王朝和印度建筑传统的相互融合。红堡的创新性规划和建筑风格及其花园设计,对于后来拉贾斯坦、德里、阿格拉和其他地方的建筑及花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历史事件的价值进一步强化了建筑本身的重要性。红堡建筑群通过其建筑反映了印度从莫卧儿王朝时期到印度独立之间各个阶段的历史发展。
德里红堡群,位于印度国家首都辖区新德里
民族力量的象征
红堡是莫卧儿帝国第五代皇帝沙贾汉在把首都从阿格拉迁到德里后,于1639年下令建造的,因为沙贾汗觉得以前阿格拉的那个城堡不够气派,所以在此重建王宫。莫卧儿王朝(英文:Mughal Empire,1526年-1858年)是突厥化的伊朗—蒙古人帖木儿的后裔巴卑尔自今中亚南下攻入印度建立的封建王朝。在帝国的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印度次大陆,以及中亚的阿富汗斯坦等地。是一个伊斯兰教封建王朝。巴卑尔逝世后,其子胡马雍在1540年为苏尔王朝的舍尔沙战败,被逐出印度,但是他随即重整兵力,于1555年卷土重来,恢复了帝国。自第三任皇帝阿克巴到第六任奥朗则布统治时期是莫卧儿帝国的全盛时期,帝国的疆域经过逐步的扩张而达顶峰,经济繁荣。奥朗则布去世后,莫卧儿帝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逐步缓慢,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爆发之后,英国击败西帕衣团,并彻底废除已经有名无实的帝国。
红堡外墙呈不规则八角形,有亭阁、阳台和大理石窗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