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着力点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着力点

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近年来增长速度已趋缓,经济增长转向7%左右的中高速发展速度,进入庞大经济体量下新常态经济发展时代,这也是中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发展方式更科学、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开放度更高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因而需要我们探索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问题,尤其抓住新常态提供的有利环境条件和发展机遇,探究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规律以及推动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使经济在“稳”中求进、在“创新”中求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规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是正常的经济现象,符合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基础薄弱,通过改革开放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并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巨大经济体量下经济增速放缓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因而就没有必要为失去持续高速增长而纠结,应正视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传统的廉价劳动力、土地和资源等优势在减弱,而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正处在孕育成长过程,世界市场需求仍未摆脱低迷状态,中国经济增长将进入中高速时代,也意味着要摆脱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同时也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规律,以及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新动力,形成推动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战略定力,推进产业演进升级,培育多产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新产业竞争优势,形成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新支点。

经济新常态应是进步的长效之态,集中表现为通过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和制度创新等带动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条件下的经济增长速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新常态下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同时也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彻底摆脱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这一粗放的发展方式,走上低能耗、低物耗、少污染、绿色发展之路,由粗放发展方式转向集约发展方式,由单纯追求数量的增长转向以质量为中心的经济增长,由以传统的高成本经济扩张转向以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经济增长。

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应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重中之重,因为中国经济能否培育出新的产业竞争优势、能否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能否形成发展后劲、能否保持经济中高速发展速度、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能否不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经济结构首要的是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产业演进的高级化,提高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培育出生产性服务业竞争优势;引导资源在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效配置,由产业低端移位产业中高端,占领多产业的制高点,实现少投入多产出,并将更多的中国产品培育成世界品牌,由“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智造”,使中国握有新的竞争优势,推动中国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

新常态下依然需要改革提供主动力,需要在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中寻求到新的发展出路。在新常态下必须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近几年受国际经济形势、结构性问题尤其是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由持续的高速增长变为中高速增长。尽管我国具有多种优势条件能够避免落于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但如果不能有效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经济增长的潜力不能有效得以充分释放,就难以长期保持中高速经济增长。因此,继续深化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深化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是对利益关系的再调整,是对不利于劳动生产率水平提高和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制度机制的深刻变革,集中体现在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国有企业充满活力和不断提升质量效益、各种所有制经济融合发展、在创新中培育出新产业竞争优势和形成品牌经济新亮点等。同时,进一步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要始终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和发展。中国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双边多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区等开放战略的同时,也为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10+ 1)等既有合作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是我国和相关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为彼此迎来新一轮经济增长期。这些发展战略还应与我国正在实施的多项国家发展战略相对接,使各自具有的潜在优势变为现实竞争优势。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