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这是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方面,近年来各地按照我省“十一五”提出的“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式发展,陕南突破发展”和“十二五”提出的“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陕南突破发展”思路竞相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另一方面,三大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西安发展一枝独秀,占全省的经济总量多年来一直在30%以上,相当于关中其他四市的总和;陕北依托能源资源,经济总量迅速攀升;陕南经济发展依然滞后,20多个县几乎都是国家级贫困县。总书记讲话根据陕西的省情、民情,指出:“要补好短板、拉长短边,加大统筹区域发展力度,加大对陕北、陕南发展支持力度,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分工协作、城镇化综合体系为抓手和载体,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我们要围绕总书记提出的重点任务,切实增强发展信心,不辱使命,继续把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全省特别是陕南、陕北地区的主要任务,扎扎实实推进三大区域协调发展。关中、陕南、陕北三地都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准各自的经济发展战略调整重点,选准攻坚方向,形成各自的发展特色。既要用好关中的基础和条件,充分发挥和放大优势,又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拉长和补齐陕南陕北的短板,更有针对性地抓重点、攻难点,不断开创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为陕西经济实现全面、均衡、协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三大区域之间要注意通过资源、信息、技术、人才等的流动,促进特色互补与渗透,实现陕西整体经济的追赶跨越。
着力推进深化改革开放,这是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陕西经济今天的发展。离开改革开放,也就没有陕西经济发展的明天。总书记讲话中指出,“陕西要找准定位,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要通过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使陕西进入向西开放的前沿位置;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要抓紧构建国际化合作新平台,用好物流中心、保税区、出口加工区、高新综合保税区等平台,办好丝博会,加快铁路、公路建设,同沿线国家广泛开展多领域交流合作。对照讲话最新要求,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及“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依然需要“改革”和“开放”齐头并进。一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我省经济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关键在于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较低,市场主体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科技大省的优势对产业的支撑力度还不够。为此,要坚持不懈通过深化改革释放发展红利,激发创业动力和市场活力。二要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在简政放权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政府一些部门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干预依然较多,必须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转变政府职能,全面实行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三个清单”制度,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三要走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前列。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做实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的“十件实事”,将陕西打造为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引领西北地区对外开放格局,使陕西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要巩固和扩大丝路沿线城市“西安宣言”成果,加快推进物流中心、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的建设。鼓励企业走出去,在改革中激发市场新活力,在开放中培育主体新优势,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我们应以总书记考察陕西为强大动力,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扎实推动陕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把陕西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作者单位:陕西省行政学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