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速提质增效是新常态下的关键变化(2)

降速提质增效是新常态下的关键变化(2)

降速提质增效是新常态下的关键变化

经济增长要关注量的变化,更要关注质的提高。我们一直希望经济增长机制从投资增长型、外需引导型转变到内需引导型,这个希望,在2014年开始实现。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呈现着速度略有下降但质量效益稳步提高的新常态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有所提高,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的动力逐步实现均衡发展,这些都是新常态下的积极变化。

“经济增长要关注量的变化,更要关注质的提高。这种提高,表现在效率和质量方面。”李扬代表说。首先,2014年我国劳动生产率较2013年提高了7%,显示出效率对速度的良性替代。从经济结构看,2014年,我国第三产业增长8.1%,超过了第二产业增速0.8个百分点。这一变化,导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8.2%,同比提高1.3%,高于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这正是我们多年来孜孜以求但一直没有发生的变化,这个变化在2013年实现了,2014年则巩固了这一趋势。从增长的动力上看,2014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达51.2%,比上年提高1.3%,超过投资对GDP增长率的贡献4个百分点。自上世纪末以来,我们一直希望经济增长机制从投资增长型、外需引导型转变到内需引导型,这个希望,在2014年开始实现。

长期以来,我们希望经济发展能够在较低能耗、较低水耗和减少排放的基础上进行,但长期未能实现。2014年,这些目标开始显示出实现的可能。例如,2014年GDP能耗下降4.8%,超出了预期0.9个百分点;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下降5%以上,超过预期1个百分点;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是64.4立方米,同比下降5.6%,等等。另外,虽然增长速度下降,我国依然保持着居民收入增长率高于经济增速、农民纯收入增长率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这样的“双超”良好态势。2014年,中国城乡收入比近13年来首次降到3倍以下。同时,2014年我国国际收支差额继续保持着占GDP之比低于4%的态势,增长对外需的依赖继续下降。这些都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呈现着速度略有下降但质量效益稳步提高的新常态。

李扬代表特别指出,一些发生在局部地区的变化尤其值得关注。例如,2014年上海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投资增长率为6.5%,这个组合具有里程碑意义。长期以来,投资增长率2倍甚至多倍于GDP增长率已成通则,这本质上反映的是投资主导经济发展的传统增长模式。上海的这一变化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突破了上述通则,就在于它告诉我们,投资与外需之外的动力,特别是创新,已经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