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优先:筑牢民生之本(民生在线)(2)

就业优先:筑牢民生之本(民生在线)(2)

  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

  从积极角度看,挑战中蕴含机遇

结合自身就业经历,李欣蓉认为,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少数高校毕业生总想着留大城市、进大企业、找“好待遇”,不敢从事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工作,更不愿到基层去。

李欣蓉所说的情况,反映了就业形势中的结构性矛盾。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学林代表认为,在当前就业的热点和难点中,结构性就业矛盾较大,突出表现是就业难和招工难现象并存。“当前劳动力市场既面临招一线普通工人难和技术工人的严重短缺,也面临高校毕业生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难。特别是随着转型升级加快,受产业需求变化和劳动力供给变化的共同作用,这一矛盾更加突出。”

翁华建分析说,目前我国出现结构性就业矛盾,是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阶段性特征,具有必然性。从积极角度看,挑战中蕴含机遇。比如,由于新兴产业发展和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提高,同样的增长速度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扩大就业出新招

  鼓励创业创新,加快转型升级,化解结构性矛盾

新常态下要进一步解决好就业问题,最根本的一点是坚持就业优先。

如何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翁华建说,首先要鼓励创新创业,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国经济转型要增强创新驱动力,就要靠成千上万的创业者发挥创造性、能动性,去寻找转型的路径和突破口。从单个个体看,可能会失败,而且失败的个案可能不少。但从群体看,在试错过程中会探明突围方向和具体路径,“杀出一条血路”。比如,上海有很多孵化园,年轻人、大学生的创业热情非常高,他们都是直接面向社会需求,寻找市场机会。要制定政策措施呵护创业创新者。

“引导得好,不仅能解决大学生结构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新兴行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也能解决我国经济的结构性转型与发展。”翁华建说。

翁华建认为,经济结构调整带来劳动力技能转型,要求我们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就业质量。“用工荒”的出现是当前就业质量不高的反映。我国技能培训费用只占工资总额的2%—2.5%,下一步要向劳动力素质提升要红利。同时,还需重点关注就业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

在李欣蓉看来,大学生就业难是“转型中的烦恼”。她建议有关部门根据求职招聘中的供需特点,在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穿针引线”,并出台鼓励政策,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同时,国家应大力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以此带动更多的人就业。“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还是要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能提供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契合大学生就业需求的产业。”

责任编辑:覃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