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用“三化”思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内蒙古:用“三化”思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摘要:要按照“三化”要求研究制定工作推进规划,探索建立核心价值观建设评估反馈系统,全面科学地评价各方面工作进展成效,为培育践行工作注入持续活力,不断彰显核心价值观在推动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中的强大精神力量。

以“三化”为总要求和总思路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既是自治区在培育践行过程中形成的重要创新,也是确保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目标化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任务有机结合起来,重点解决“朝着什么方向努力”的问题,形成了全区自上而下培育践行工作的目标责任机制。目标化建设将现代科学的目标管理理念和方式融入培育践行工作,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加以具体和明确,形成了分层次多样化的目标体系。自治区出台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构筑各民族美好精神家园,对于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解决制约我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对于深入实施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这就从国家层面和自治区层面深刻阐明了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规定了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战略目标。

“目标化”与“目标”一字之差,不同之处突出体现在目标体系的构建上。目标化强调要把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以及推进实现目标的具体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力图把战略任务逐层落细落小落实,不断提高各族干部群众的认知度、参与度和凝聚度,形成目标化责任落实机制。据此,《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现阶段我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五项目标任务,即舆论导向作用全面加强,形成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三个倡导”24个字家喻户晓、众人皆知;国民教育以德树人主阵地作用明显强化,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蓬勃开展,典型示范作用明显增强,形成一批有较大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工作品牌;制度建设日趋完善,形成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法治环境;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形成全党动手、全社会参与的齐抓共建格局。同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根据自身职能进一步分解阶段性目标,提出符合实际的具体目标任务和实施方案,进而形成目标明确、责任到位的目标化体系。

系统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任务与方式路径、具体载体有机结合起来,重点解决“推进什么和怎么推进”的问题,形成了全区统筹推进培育践行工作的合力共建机制。系统化建设注重以系统化思维认识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各个层面,以及每个层面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明确每一层面的工作内容、每项工作内容采取什么方法推进、推进各项工作要运用什么载体,从而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核心价值观的整体建设。遵循这一要求,《实施意见》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作为系统工程,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从加强宣传引导、坚持立德树人、融入工作实践、注重以文化人、创新活动载体五个方面,将培育践行的目标任务与方式路径、具体载体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落实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各个领域,融入到大众日常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形成了全方位推进、全领域覆盖、深层次融入的合力机制。

系统化建设的关键是责任主体的系统化,培育践行的各项任务需要具体落实到各级组织和各类人群。《实施意见》明确了现阶段各类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核心价值观建设摆上重要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把握方向,制定政策,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要求党委宣传部门、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政法机关、教育系统、经济管理部门和社会管理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等都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共同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合力。同时,各类主体也要发挥各自作用,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企业职工、农民、知识分子发挥主力军作用,青少年学生发挥生力军作用,社会公众人物发挥示范作用,调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积极作用,激发重点人群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基层,着力构建人人培育、人人践行的全方位推进格局。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