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十大亮点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十大亮点

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妙语频出,亮点多多。“创客”“互联网+”“书香社会”“有权不可任性”……当这一个个新词和新提法从李克强总理的口中说出,一次次刺激着场内外听众的耳鼓。而这些首次写入中央政府工作报告的语句,也成为观察两会动向和我国改革发展导向的一个个风向标。

亮点1:去年成绩来之不易

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宁吉喆说,去年政府工作一张成绩单可以用“两得”来评价:一是得之不易,二是得分高。去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艰难曲折,因此这份成绩单着实得之不易。得分高主要体现在“三稳四进”:“三稳”即增速稳、价格稳、就业稳;“四进”体现在经济机构新优化,发展质量新提升,人民生活新改善,改革开放新突破。其中有五个方面的对比:经济增速放缓但就业增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投资贡献率下降;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上升超过工业;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快于东部;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这张成绩单里包含了六个世界第一或名列前茅。”宁吉喆说,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世界首位;粮食产量史上最高、世界第一;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世界第一、宽带用户全球最多;全民医保覆盖人数世界第一。

亮点2:“首次”不少,回应民生关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有不少。

在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首次把经济目标和民生环保目标共同放进去,首次提出了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并提出了能耗强度下降3.1%以上的节能减排量化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纳入治理庸官懒政的内容。目前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乱作为,一些腐败问题触目惊心,有的为官不为,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不办。

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是民之所盼。“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报告对环境治理着墨多,用词重,并采用了一些量化指标。这些约束性指标是对亿万人民的承诺,表明政府保护环境的决心很大。

今年的报告紧扣时代脉搏,提出了“互联网+”“众创空间”“创客”等时尚新词,行文上用了 “有权不可任性”。等网络风格的语言,读来确切又亲切。

亮点3:GDP增长7%左右:彰显稳增长调结构决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5年GDP增长7%左右。这一数字较去年下调了0.5个百分点,也是2004以来最低的预期目标。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上行动力不足,调低增速目标,是中国政府客观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做出的务实之举,更彰显了转方式、调结构的坚定决心。”全国政协委员、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表示。

7%左右的预期目标,符合中高速发展要求,与现阶段我国增长潜力相一致,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同时,这一目标也有利于稳定就业,并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预期目标相衔接。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设定再高点的目标也有可能实现,但各方面会绷得比较紧。“制定适应新常态的目标,有利于稳定达标信心,更为结构调整留下足够空间,引导全社会将深化改革、提质增效进行到底。”

增速目标的下调向企业传递了强烈信号。“在整个国家更重增长质量而非速度的背景下,企业要调整心态,不能寄希望于大规模刺激政策,而要通过技术创新等挖掘内部潜力。”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冷水江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代富表示。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