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在外交上有着独特的优势,承担着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项主要职能,但随着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人民外交应该成为人民政协的第四项职能。
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了,在俞正声主席的报告中,浓墨重彩地总结了过去一年政协的外交工作,强调外交已经成为全国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六十年前,毛泽东在谈到人民政协的任务时,将“协商国际问题”作为政协的第一项任务,表明人民政协在中国外交中的重要地位。第一届全国政协就设立了外交组,第二届至第六届设国际问题组,六届二次会议设外事工作组,1988年4月12日全国政协七届一次常委会决定设立外事委员会。进入新世纪以来,人民政协大力加强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不断巩固和扩大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上海、广东、杭州、扬州、温州等地政协纷纷成立了公共外交协会,人民政协的外交职能日益成熟和强化。
外交转型的产物
人民政协外交职能的强化,符合全球化和信息革命时代外交发展的要求。在当今世界外交舞台上,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来自各国议会议员、商界精英、学界专家、媒体名嘴等各界人士发表关于外交事务的声音。从批评本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到评点他国内政外交事务,且不管他们的看法是对还是错,单就此种对外交事务积极参与的劲头就值得关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扮演了“另一种声音”的角色,在客观上为一个国家的外交增加了更多的灵活性。越是全球化程度高的国家,国内舆论对于外交事务的声音越是碎片化,听到不同声音的也就概率越高。相反,越是孤立于全球化体系之外的国家,越在用一个统一的声音说话。
同时,此种外交中隐含内政的新型政策,在各国产生了两种倾向:一是各国的国内政治事务跨出国界,扩展到对外领域。传统上在国内代表不同的地区、民族、宗教、利益集团的议员们在外交上越来越活跃,各种有着海外利益的企业、组织和个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开始在外交事务领域奔走呼号,成为外交关系领域中的一个活跃角色。二是国际政治国内化,来自远方的某一个不起眼的国家动荡,都会波及到一国内部,成为左右政治局势的重要因素。在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可以令冰岛国家财政体系崩溃,令许多欧洲国家陷入捉襟见肘的债务危机。来自冰岛的火山灰,可以令无数航空公司关门歇业,波及成千上万个家庭的生活。恐怖主义、地区安全、毒品问题、核扩散问题、气候变化、金融动荡,几乎所有的议题都已经分不清哪一个是国内问题,哪一个属于国际问题。
此种国际事务和国内事务的混合交织,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几乎所有国家机构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当今时代越来越成为一个外交化和“外交革命”的时代。置身于这场历史性变动中间的中国,随着自身卷入全球化程度的提升,也需要重新定位包括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等国家机构的外交角色,在传统上由中共中央领导、国务院和外交部执行外交政策的体制下,其他国家机构也的确到了应该着手考虑如何强化外交职能和增强服务外交大局的时候了。其中,相比全国人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等国家机构,全国政协在参与外交事务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完全可以在外交中大有作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