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的外交潜力
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在外交上有着独特的优势。
首先,全国政协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能够代表中国各个领域民众的国际观。目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八个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民族和各界的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等34个界别的人士组成,是集中民智,反映民意,体察民情重要渠道和桥梁。从全国政协发出的对国际问题的声音,具有很高的代表性和社会性。
其次,全国政协委员大多是来自社会各界的精英,具有很强的国际话语能力。尤其是工商联、侨联、科技界、社会科学界、经济界、对外友好界、体育界、教育界等界别的政协委员,基本上都有着广泛的国际业务联系,对国际问题和涉外事务非常熟悉,他们对外交事务的看法尤其值得重视。由他们代表中国社会各界参与外交事务,在国际问题上表达全国政协的声音,不仅有着实际的可行性,而且必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再次,全国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也是参与外交事务的优势之一。根据中国人民政协组织法,全国政协具有政治协商职能,可以就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政治协商。全国政协具有民主监督职能,有权对中共中央与国家领导机关制定的重要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民主监督。全国政协具有参政议政职能,有权对向党政领导机关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计献策等。凭借这些职能,政协机关只要敢于发出声音,善于发出声音,完全可以在外交事务中大有作为。
此外,全国政协已经在国内事务中形成了一系列比较成熟而有效的工作方式,这些工作方式也完全可以拓展到外交事务领域。比如全国政协的各种会议制度,可以成为讨论外交事务和国际问题的重要平台。全国政协的提案制度,可以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向外交部门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有效机制。全国政协的视察制度,可以成为政协委员了解外交情况、检查外交工作、研究外交问题、讨论外交事务和实行外交建言的重要途径。全国政协的专题调研制度以各专门委员会为依托,以课题为纽带,联合、组织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围绕国家外交的中心工作,有重点地进行调查研究,完全能够提出切实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广泛、及时地反映社会的事实情况和群众的意见呼声,为中央把握形势、正确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并推动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政协比其他国家机构在参与外交事务上有着更大的可行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