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交替出现或同时并存的成规模非主流意识形态包括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普世价值论、历史虚无主义以及一些极端“新左派”思潮等。十八大以来,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的提升,这些非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虽然下降,但继续以新的方式发起冲击和挑战。其中一种主要方式与策略,就是以“深度解读”主流意识形态理论、政策为手段,传播渗透其观点主张。比如新自由主义在危机发生之后在国际国内都信誉扫地,但当前,它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解读为“彻底市场化”,否定国家宏观调控,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解读为公有制企业“私有化”;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较竞争中逐渐式微,但仍有一定影响和市场,比如抨击共产党“垄断”和“极权”,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跟不上“经济市场化”进程,人权得不到有效保障等;普世价值论在资本主义危机中被实践证明其关于西方自由、民主、人权之“普世性”的虚谬,但当前仍然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论说“没有什么中国特色,只有普世道路”;历史虚无主义则把“历史虚无”的罪名扣到共产党身上,通过重新解说各种历史事件影响误导群众对党的历史和党的领袖的评价;而各种极端“新左派”则利用当前腐败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否定改革开放的成就,甚至希望回到计划经济时代,极端者为“文化大革命”辩护,等等。
可见,以上这些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挑战呈现出新方式、新特点,更具蛊惑性和危害性,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不可低估。因此,要进一步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和影响力,根据新情况新态势防范和应对其蔓延和渗透。
主流意识形态要增强自信,要大有作为
当前,是进一步巩固和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大好时期。十八大以后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新变化、新成就、新气象,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巩固、创新、提升、拓展,提供了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巩固和提升,又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事业的发展。这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只要进一步发挥我们的唯物主义论点,并且把它应用于现时代,一个强大的、一切时代中最强大的革命远景就会立即展现在我们面前。”所以,主流意识形态要增强自信,要大有作为,在新的实践中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一是积极推进党的指导思想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各领域各方面取得了开创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新时期我们党治国理政经验的高度总结和集中体现,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指导方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立足新实践,总结新经验,升华新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是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任务,也是增强自信的思想源泉和理论基础。
二是增强主动性和引导力,加强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驾驭和整合。一方面要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和阐释,使主流意识形态深入人心,为广大群众真正理解、认同和掌握。列宁说过:“任何一个代表未来的政党的第一个任务,都是说服大多数人民相信其纲领和策略的正确。”另一方面要开展积极的舆论斗争,针对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新动态、新特点和新趋势,及时分析研判,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至言不出,俗言胜也;至理不明,谬论妄也。要通过深入研究和科学阐释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使主流意识形态成为“普照之光”,在竞争比较中增强主导力、凝聚力和整合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