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取信的日本态度(2)

难以取信的日本态度(2)

第三,在历史认识和民族主义情绪方面,部分日本人认为战争责任与日本近代的发展路线密切相关,态度鲜明地承认战争责任意味着否定明治以来日本“富国强兵”的崛起史。由于战后对侵略战争历史的反省始终不彻底,使得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许多人士,将近代日本的崛起与发动的对外战争联系起来,认为日本对外战争是为了适应弱肉强食时局而作出的选择,并把自日俄战争之后日本所进行的军事行动看成是维护民族独立和帮助东亚各国赶走“白种人”的“义举”,在他们看来,承认战争责任意味着对日本近代化道路的背叛。漫画家小林善纪在《战争论》中,把承认战争罪责看做是战后日本无法再抬起头来的“卖国行径”。评论家樱井良子在庆应义塾大学发表演讲时,称战争责任和历史认识乃是中国、韩国牵制日本的一张王牌。这种否定侵略的思潮,阻碍了日本社会正视历史、承认战争责任。

第四,日本保守政客为实现政治大国构想,在战争责任问题上始终表现出摇摆不定的姿态。战后初期,日本在美军占领下进行了一系列清除军国主义的民主化改革,并接受了东京审判。50、60年代国内左翼运动的发展,关于战争责任和侵略罪责,确实做过一系列的讨论与反省。但是美国自朝鲜战争之后,由削弱日本转向扶持日本,日本实现了包括再军备在内的一系列军事、政治体制重建。包括岸信介在内的许多担任军国主义政府的官员再次走向政坛,并逐渐影响日本的政治与社会。随着日本经济高速成长,政治大国路线被提上日程,岸信介、三木武夫、中曾根康弘、小泉纯一郎等政要为了实现“战后政治总决算”,力图卸下战争责任的“包袱”,为日本的军事化、修宪道路清除障碍。因此,战争责任问题,就始终与当前日本的政治大国路线紧密结合。随着安倍政权在修改和平宪法的道路上愈加挣脱缰绳,但又需要得到美国和周边国家的经济支持和政治信任,因此,战争责任和历史问题就变得飘忽摇摆。时而有官员和媒体人士言辞激进地否定侵略罪责,时而又有包括安倍首相在内的自民党成员发表愿意反省历史的言论,这种摇摆不定、前后矛盾的态度,却很难取信于世界。

此外,近年来由于日本社会思潮日趋保守化,右倾化的政治家和媒体利用岛屿、海域争端不断渲染周边邻国所带来的威胁,以此来煽动国民,鲜明地承认战争责任反而在日本舆论界得不到太多支持。在战败六十年之际,《读卖新闻》的舆论调查中,有45%的民众没有感到日本对亚洲国家人民带来过灾难,因而不负有罪责也可以。

正是由于上述种种因素交织影响,使得日本在战争责任问题上并不像德国那样态度鲜明和诚恳,普通民众淡漠的意识以及右倾化政客颠覆性的言行,让日本在需要鲜明地承认战争罪责时,总是采取回避、模糊化甚至否定的态度。而这种摇摆不定的态度,不仅不利于构建日本的正面形象,而且难以取得周边国家和爱好和平人士的信任。美利坚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库兹尼克认为,而今的安倍政府在掩盖历史、误导年轻人方面负有主要责任,而模糊战争责任,也会让未来日本的和平发展之路蒙上一层阴影,随着修改和平宪法被日渐提上日程,这种错误的认识势必会让日本置于危险的境地。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