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创业创新
【原文】
我国有9亿劳动力资源,人民勤劳而智慧,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让中国经济始终充满勃勃生机。政府要勇于自我革命,给市场和社会留足空间,为公平竞争搭好舞台。个人和企业要勇于创业创新,全社会要厚植创业创新文化,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
【解读】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刘小川: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凭借低成本劳动力与大量资本的结合得以实现高速发展。但进入新常态后,过去生产要素的组合模式就已经不再满足发展的需要,因此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而实现这种转变要想顺利进行所依靠的恰恰是总理经常提到的“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
具体而言,创业可以带动就业,抵御人口红利消失过程中的经济下行风险;创新则能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科技水平提高,增强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无论是创业还是创新,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都将非常关键。一方面,政府的引导作用不可替代,“创客”们在创业创新过程中往往需要来自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创业创新从根本上都应基于市场需求,所以政府既要避免包办代替,又要注重甄别受助对象,以保证有限的财政资源用在刀刃上,使真正有潜力的“创客”被“扶上马”。
事实上,在政府工作报告出炉前后,国务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需要指出,创业创新虽然对社会整体有利,但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个体失败的风险,同时,我国教育体系中也仍有一些不利于“双创”的因素,相信这些也将是未来政府施政的发力点。
4 区域发展
【原文】
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在西部地区开工建设一批综合交通、能源、水利、生态、民生等重大项目,落实好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政策措施,加快中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网络等建设,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支持力度,完善差别化的区域发展政策。
【解读】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
今年至“十三五”规划期间,区域发展的重点是“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其他区域战略还将继续实施,而这三大区域是现在推进的重点。
对于“一带一路”,新一届政府提出要内外平衡协调发展,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加强新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建设。从大背景看,我国经济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后,已在中低端取得长足进步,高铁、核能、装备更是具备了“走出去”的实力,过去“走出去”是为了寻找能源和资源,现在制造业壮大后需要“走出去”,同时,帮助发展中国家和邻国打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瓶颈。
报告指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序开工黄金水道治理、沿江码头口岸等重大项目,构筑综合立体大通道,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引导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也就是说,发展京津冀未来主要是打造新的增长极和城市圈。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发展了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之后,又发展了长三角,现在发展京津冀主要是环渤海,加上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区域发展由南向北,由东向中向西,内外结合,优势互补,梯级推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