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创新公益服务体制机制。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既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安排部署,我们蹄疾步稳、务实有效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明确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强化公益属性、理顺体制机制,促使事业单位在完善公共服务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更好地实现政府公共服务目标。在全面核查清理、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按照不突破原有机构总额、不突破原有编制总额、不突破原有财政负担“三个不突破”原则,研究提出了省直事业单位类别划分意见。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甘肃省事业单位分类的意见》《甘肃省省直事业单位分类目录》,修订完善了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创新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意见、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工作的意见等3个配套政策。创新事业单位管理,探索推进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推动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不断深入。
提高机构编制管理水平,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我省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和经济转型升级的爬坡期,必须合力配置执政资源,提高机构编制使用效益。我们按照“控总量、优结构、保重点、促发展、增活力”的总体思路,研究拟定了《甘肃省控编减编工作方案》,建立了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部门联席会议,着力破解中央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增长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机构编制需求之间的矛盾。坚持服务大局,保障重点,成立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实了人员编制;整合有关部门不动产登记职责,组建不动产登记机构;根据基层治安工作需要,充实加强了基层公安派出所警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将各市州金融办全部单设,有力有效地保障了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坚持控制总量,动态调整,按照机构“撤一建一、撤多建一、多撤少建”和编制在现有总量内调剂的原则,及时办理了一批省直部门和市州上报的机构编制事项。坚持健全标准,规范管理,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又制定出台了《甘肃省市县公立医院机构编制标准》《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拟定了《甘肃省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甘肃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构编制标准》,基本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相互衔接、科学合理的医疗卫生和公共教育行业机构编制标准体系。印发了7所高职院校的“三定”规定,进一步规范高职院校机构编制管理。坚持建管并举,强化督查,按照中央要求,对全省各级各类机构和人员编制进行了深入核查,实现了机构清、编制清、领导职数清、实有人员清。配合省委组织部开展超职数超职级配备干部专项治理,建立了领导职数清单,提出了整改意见。
(作者系省编委委员、省编办主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