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用典艺术 感受传统文化魅力(3)

学习习近平用典艺术 感受传统文化魅力(3)

■ 原典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第二十五》

■ 释义

上文为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所作序言的结语。伶官为封建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伶官传》是后唐庄宗李存勖(xù)所宠幸的伶官景修、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一篇合传。在《伶官传序》中,欧阳修通过对后唐庄宗励精图治得天下、宠信伶人失天下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由人事决定的道理。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意思是,祸患常常是由一些微小的失误累积而成的,而人的智慧和勇气常常被他们所沉迷的事物困扰。接着作者用一句“岂独伶人也哉”拓宽了文章的内涵,使唐庄宗因宠爱伶人国破身亡的历史教训有了普遍意义。英格兰有一首古老的民谣:“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丢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国家。”说的是1485年,因少了一枚铁钉,致使英格兰国王理查德三世在波斯沃斯战役中惨败的史实。看来,祸患积于忽微,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 解读

无论是贯彻落实八项规定,还是坚决反对“四风”,习近平同志都反复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正人先正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都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表率和带动作用。“老大难,老大难,老大出马就不难”,领导干部如果只表态不表率,拿着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普通干部怎么会有改作风的动力?俗话说,领导不领,水牛掉井。领导干部如果说一套做一套,禁令只是说在嘴上、写在文上、挂在墙上,公款吃喝依旧,公车超配依旧,办公超标依旧,制度成了“稻草人”,改作风如何取信于人?就此而言,领导干部本身就是反“四风”的标准、改作风的标杆,越是严格要求自己,越能产生模范带动的辐射作用,释放出以上率下的正能量。

■ 原典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善禁之,至于不禁,令亦如之。若乃肆情于身,而绳欲于众,行诈于官,而矜实于民。求己之所有余,夺下之所不足,舍己之所易,责人之所难,怨之本也。

——﹝东汉﹞荀悦《申鉴·政体》

■ 释义

“政体”,即为政的要领。在《申鉴·政体》中,荀悦提出:“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善于用禁令治理社会的人,首先会按禁令要求自己,然后才去要求别人;不善于用禁令治理社会的人,首先会要求别人按照禁令去做,然后才要求自己。荀悦以此告诫统治者正人先正己,方能令行禁止,才是“善禁”。

荀悦的这一观点继承了儒家“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思想。四百多年后的唐太宗堪称“善禁”典范,他说:“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魏征在上疏中亦言:“尽己而不以尤人,求身而不以责下。”可见,中国古代已将“正人先正己”视为“善禁”至要。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

——《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在检查节日市场供应和物价情况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 解读

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都说过,“心无百姓莫为官”。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手握公权,就要为民办事。否则,啥也不能,为啥选你?啥也不干,要你干啥?民生不是抽象空洞的理念,应该落实为群众实实在在的利益,这考验着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习近平同志引用这句诗,就是要求各级干部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态度抓实做细民生工作,努力办实每件民生小事。

一个人当官为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有着基础性的意义。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后面的许多困惑,比如抱怨待遇低、埋怨进步慢等等就可能迎刃而解。权力最大的价值在于其公共性。如果想着一己之私,纠结于个人得失,不如去干别的。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为官发财应两道,就是这个意思。

■ 原典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明﹞于谦《咏煤炭》

■ 释义

《咏煤炭》是明代名臣于谦所作的一首咏物诗。作者以煤炭自喻,托物言志,抒发了自己甘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抱负和情怀。首联开门见山,咏煤点题。乌金:煤炭。阳和:和暖的阳光,借指煤炭的热能。意思是,开凿出来的煤炭,蓄藏着巨大的热量。颔联于写物中抒怀。爝(jué):火把。意为煤炭燃烧给人们带来温暖,就像春回大地一般,炉火熊熊照破沉沉的黑夜。颈联仍从煤炭的作用方面设喻。鼎彝:帝王宗庙的祭器。铁石:古人认为煤炭是铁石变的,喻诗人坚贞不变的决心。寓意人要以社稷为重,并表示自己至死也要为国家做贡献。尾联“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是作者为民效力愿望的真诚袒露,堪与杜甫“大庇天下寒士”媲美。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 解读

习近平同志曾经提出要培养和树立六种意识——信仰意识、公仆意识、自省意识、敬畏意识、法治意识、民主意识。自省意识,是要经常自我约束,经常自我反省,“检身若不及”。中华民族是一个高度重视克己修身的民族,习近平同志多次引用的“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都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宝贵思想遗产。《尚书》中的这句话,以对自我的道德要求和对他人的道德要求对举,讲的正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道理。不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不能只知道责备别人,总在别人那里找不是,而应该多看看自己身上的缺陷,多在自己身上找问题,这样才能既促进团结,又改正错误;既给人空间,又让人进步。“律己宜带秋风,处事宜带春风”“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可谓道德原则中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辩证法。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