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新常态 开创新局面

引领新常态 开创新局面

引领新常态 开创新局面

(2015年3月22日)

张高丽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羊年春来早,杨柳绿京城。中国“两会”刚刚结束,会议对今年国家各项工作作了安排部署。今天,中外企业家、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国际组织代表相聚一堂,以“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为主题进行研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李克强总理明天将会见外方主要代表。在此,我代表中国政府,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来宾表示诚挚欢迎!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里,我先谈几点个人看法。

第一,新常态下的中国,发展仍是第一要务,我们将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但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80位左右,经济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按照年收入2300元的中国扶贫标准,2014年底还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如果按照联合国每人每天2美元标准,中国大约还有2亿贫困人口。发展仍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必须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努力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

第二,新常态下的中国,传统发展方式不可持续,我们必须推动经济发展提高质量效益。中国的劳动力等要素成本逐步上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传统比较优势正在弱化,靠拼投入、高消耗、过度依赖外需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我们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更加注重生态文明,更加注重公平竞争,更加注重提升人力资本素质,致力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以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劳动生产率、资源配置效率来支撑发展,促进经济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发展。

第三,新常态下的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但没有改变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我们正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中国储蓄率高,外汇储备规模大,基础设施状况持续改善,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改革正在不断深化,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新常态要有新思路、新作为。中国已经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我们将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时俱进做好各项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创造的新活力。改革是推动发展的重要法宝。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出台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积极进展。新一届政府取消和下放了6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我们将按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稳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环境,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的法人财产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我们将更加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是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形成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新动力。创新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只有创业创新创造,中国经济发展才能有真正的动力和活力。2014年中国研发支出达到1.33万亿元,占GDP的2.09%。我们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坚持开放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中国制造2025”,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促进中国从经济大国逐步迈向创新大国、经济强国。

三是优化空间格局,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增长带。中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中西部一些省份只有四、五千美元,发达地区内部也有发展不平衡问题。我们将更加注重优化发展的规划布局、完善区域发展政策措施,继续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形成相互衔接、互为支撑、东中西联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相当于农民的3倍,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我们正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重点解决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这必将释放出拉动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