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桃花雨”是文明的“伤心泪”(3)

人造“桃花雨”是文明的“伤心泪”(3)

“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毕竟中国这样的泱泱大国提升道德水准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正是这样更令人担忧。中华自古以来注重用行动来传递仁悌忠孝礼义廉,影响后人。当孩子看到父母狂摇杏树、採折花枝、乱丢垃圾、随意雕刻,他们心里的道德标杆是不是已悄然倒塌,即使这样的父母像孩子宣讲文明行为,恐怕也是空洞而无力的。这样的“身教”力量,让人不寒而栗。而中国人的“大众心理”更是了不得,别人都这样,你自己文明又怎样?云云。

让全社会养成文明旅游习惯任重而道远。首先要强化政府引导。制定文明旅游行为规则等,通过手册、画报、广播、宣讲等方式,营造文明旅游良好氛围。其次要强化法律规范。法律是制约不文明、不道德行为的根本底线,建立游客旅游不文明档案,制定并实施《游客旅游不文明记录管理办法》,对游客不文明行为,进行追责,增加不文明成本。最后要强化教育熏陶。形成文明习惯,需要长时间的熏陶、感染,相关部门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在学校、社区、社会上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大家在工作生活中养成文明习惯。

相信不久的将来,“杏花初落疏疏雨,杨柳轻摇淡淡烟”的美景会再现,“中国式文明”会响彻五湖四海。

手撼“桃花雨”,可叹更无情

为了自己能够拍摄到“如沐桃花雨”般的照片,竟无情地摇晃着桃树,甚至掰断了桃树枝。桃花虽有情,可惜人无情。或许是此时最令人心痛不过的事了。

春天一到,柳绿花红,春水荡漾,蛰伏了一冬的人们,越来越多地来到室外欣赏美景。人在观景,却也在不经意间“造景”,成为另一种风景。当手撼“桃花雨”出现的时候,实在是大煞风景。面对这种不文明现象,手撼“桃花雨”的老者还不以为然。但是,还是有不少游客,对于这样的不文明行为感到不满和制止,两者的正确与否,一看便知。

虽然“花总是要落的”,但是,那是一种生命自然凋谢的过程。人为摧残的多了,花可能会更早的凋蔽。手撼“桃花雨”,怎么看都有点像“竭泽而渔”,难以持久,令人叹息。

倘若是小孩有手撼“桃花雨”的行为,那或是他们的无知。但事实是,大人们竟不知羞耻的率先而行。大人是小孩的第一任老师。手撼“桃花雨”,这种传承和影响可能更深,更无形。大人不文明行为在先,小孩就更加无所顾忌,并认为是“自然的正确了”。文明不是一天养成的,但不文明可能瞬间就会扎下丑恶的种子。这或许就是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一种现实解读吧。

从“到此一游”,到“到什么地方什么都要摸,连企鹅都被吓跑了”,再到赴外国旅游随地吐痰、大小便,大声叫嚷,等等,似乎这样的不文明依然很多。或许很多人都这样认为,“反正不文明现象并不是我一个人”,有人第一个出现了不文明现象,破窗效应就会渐次出现,没有被制止,或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这或许也是手撼“桃花雨”不文明现象接连出现的外界原因了吧。

桃花有意迎客来,无奈客人悍手还。这就出现了“桃花无缘笑春风”的可悲可叹的局面。文明不是说出来的,也不是一个抽象得无法接触的东西。文明就是一招一式,谁都可以践行的举止。从公共场合不要喧哗,入乡随俗,到爱护自然环境,一点一滴,大事可以见文明,小事也可折射文明的多彩。手撼“桃花雨”,可叹更无情。看来,还是要靠个人文明意识的形成,以及外界强有力的规则的推动,才会早日形成“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美好。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