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是构建意识形态安全主体意识之链
当前情况下,当务之急还要确立意识形态安全的主体意识,全体党员、干部及当代大学生是意识形态安全主体意识的承担者。他们是社会公民但不是一般公民,一般公民首先要有合法性思想认识和行为,法不禁止皆可为之,这是对公民的最低要求。作为意识形态安全主体意识的承担者,必须还有更高要求,面对执政考验,除了具备一般公民所具备的的合法性思想以外,还要自觉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生力量,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借助于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及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当前一些领导干部腐败如此严重,皆因放松了学习,放松了自我教育,没有一如既往地保持党的纯洁性,问题的严重性正在于此。
保持党的纯洁性是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胡锦涛同志曾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就突出强调保持党的纯洁性:“保持党的纯洁性,关键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党的领导干部既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又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执行者和实践者。”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当前我们党面临“四种考验”和“四种危险”更加凸显。如何经受考验、如何化解危险,最根本的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在全球化背景下,全体党员和党政领导干部及当代大学生要有坚定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清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安全对于国家安全的意义。
第四,是构建意识形态安全批判之链
构筑意识形态安全批判之链是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和引领社会思潮的前提。面对着新形势下国内外敌对势力在思想文化及政治上的围攻、侵蚀和渗透,我们不能作任何退让,我们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打好“冷战”后意识形态领域的攻坚战。
第一要“意识”意识形态,即对意识形态再认识,消除意识形态歧义性,特别是走出意识形态纷争的误区。梳理意识形态若干概念:如意识形态虚幻性和科学性、意识形态的弱化强化泛化非化、意识形态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意识形态的排他性和兼容性、意识形态批判和建设等。第二要反思意识形态——对“冷战”后意识形态话语嬗变作出积极应对,如20世纪50年代法国学者加缪提出“意识形态已经走向了自我毁灭”、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20世纪80年代末日裔美籍学者福山提出“历史终结论”、20世纪90年代塞谬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新自由主义所宣扬的市场自由的普遍性,否定国家干预,反对公有维护私有等。这些 “全球话语”和“普世价值”看来都是以 “淡化”和“弱化”意识形态为主旨,实则是意识形态的张扬。表面上主张全球“人类共同繁荣”、“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实质上则是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利益夸大为全人类的利益,把适应于本国的“特殊性”夸大为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普遍适应的“全球性”。“弱化”或“淡化”意识形态就是把意识形态号召力与经济制裁和军事打击相结合,形成了新的意识形态,不能不说是“西方现代意识形态家们”的理论“新贡献”,既是苏东剧变后对俄罗斯实施新一轮制裁打击的继续,也是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的“西化”、“分化”的理论先声。“弱化”或“淡化”意识形态论作为指向性极强的意识形态是非科学的,又常以假象的面目出现,从表面上看是在宣扬一切意识形态的没落,并持批判态度,然其真正意向则在于要求我们最终放弃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丧失意识形态功能而告终结,直接危及到我们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
以上诸观点,表述虽不一,本质上都是意识形态的反映,意识形态既没有走向毁灭,也没有终结,呈现出更为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只不过“说词”较为隐晦罢了。综观西方意识形态话语嬗变带来的是对意识形态话语适应的困惑,我们亦面临着如何重建适应时代变化的话语权。新形势下意识形态话语虽有变化,但不管怎么变法,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弱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因此对各种“淡化意识形态”的理论的批判是必须的。
第五,是构建意识形态安全话语之链
作为责任大国的中国争取更多国内国际话语权,有实力才有话语权, 有话语权就有了参与权和决定权。当新的历史时代和世界秩序正在来临之际,中国必须向世人释放一个信号: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即“和谐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树立有责任的发展中的大国形象意识与参与意识,扩大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的话语权,对外共促世界和平,即“和谐世界”。“和谐中国”是确立社会发展的和谐运行的机制,“和谐世界”是要树立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形象,以及中国和平崛起对世界的影响。“双和理论”既是对西方国家一直针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话语的积极回应,也是当今中国时代话语的展示和对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
“双和理论”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邃智慧,彰显了中国政府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建设性形象。“双和模式”作为责任大国的中国一项关乎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系统工程,会争取更多国际话语权,是构建意识形态安全重要环节。和谐中国”与“和谐世界”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构建和谐中国是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需要,构建和谐世界是中国和平国际战略的需要。和谐中国与和谐世界思想体现了中国内外政策的高度统一。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越来越需要中国。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是出于自己的政治理念,也是出于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中国自身的发展与人类共同进步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当然要警惕“和谐世界”中的不和谐因素,消解近年来,一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学者根据“后起的大国必将损害现有大国既得利益”的某种国际关系理论,散布莫须有的“中国威胁论”。世界之乱,对别国构成威胁国家恰恰是那个在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成为世界格局中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本性使然它绝不会放弃放缓,还是要继续推行对外扩张的国家政策。最近故伎重演,对俄罗斯采取的一系列制裁无不体现着美国对外政策中的意识形态扩张事实。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