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编纂:中国史学优于西方史学

历史编纂:中国史学优于西方史学

中国传统史学的发达举世公认。西周初年,就产生了内容极其珍贵、编纂体例高明的经典史籍《尚书》。此后,经过历代史家不懈努力,史学成为中国传统学术中发达的学术门类,不但鸿篇巨制不断涌现,而且内容丰富多样、编纂形式各擅其长、体裁种类琳琅满目。与西方史学相比,历史编纂是中国史学最为优长和最具特色之所在。

历史编纂决非简单技术问题

《四库全书总目》将历代史籍区分为15类:正史、编年、纪事本末、杂史、别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梁启超《新史学》则将史书体裁区分为10种:正史、编年、纪事本末、政书、杂史、传记、地志、学史、史学、附庸。风格各异的历史著作形式是无比宝贵的文化遗产。

史书体裁的丰富多样显示出中华文化的巨大创造力。客观历史是复杂丰富、多维度演进的。古代史家所创立的每一种重要史书体裁,都表明史家是采用某一独特视角去观察和记载历史。如,编年体主要从时间维度、按年代先后记载历史;纪传体主要从人物活动维度、以众多历史人物的参与和成效记载历史;纪事本末体主要从事件维度记载历史;典志体主要从典章制度和社会情状维度记载历史。如此等等,最终形成体裁多样、繁花竞放的局面。每一种体裁都有成功之作世代流传。这些名著是史家呕心沥血著成的,其成功体现了进步的史识、渊博的学识、高明的治史方法、合理严密的编纂方法。

以往一般认为,史书的体裁体例似乎只关乎技术问题,其实决非如此。史书的体裁体例与其内容、思想是辩证统一的,组织形式的运用、结构体例的处理体现出史家的史才、史学、史识,包含着多方面的思想价值和深刻的哲理。白寿彝先生曾说:“史书的编纂,是史学成果最便于集中体现的所在,也是传播史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历史理论的运用,史料的掌握和处理,史实的组织和再现,都可以在这里见个高低。刘知几所谓才、学、识,章学诚所谓史德,都可以在这里有所体现。”这一论述对于我们有深刻启发。我们应当对历史编纂学的内涵和意义重新给予恰当定位:历史编纂学是一个时代史学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衡量史家的史才、史学、史识、史德达到何种水平的有效尺度。史家再现历史的能力如何?其史著传播历史知识的效果如何?在这里都直接受到检验。历史编纂学既是史学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又是研究史学发展的新颖视角和重要方面。通过研究历史编纂学,可以拓展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因而是新的学术增长点。

从编纂思想入手揭示史学名著成功的真谛

我们对多部传统史学名著作深入个案研究后发现:历史编纂每一项卓有成效的改进和每一种新的史书体裁的创立,都是因为史家对于客观历史进程有了新认识,而后才在史书结构或叙述范式上采取了新的表述方法;都是因为编纂思想更加进步、合理、严密而带来的成果;都是史家在哲理上获得新灵感的体现。研究历史编纂学,探讨史家编纂思想的成就是关键环节,研究史家在体裁运用、体例处理上的具体做法也只有结合其思想观点上的创获才能有恰当的理解和合理的解释。我们应把从编纂思想入手揭示史学名著成功的真谛,作为推进历史编纂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所谓编纂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史家著史的立意,最著名者如司马迁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光之“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二是史家对客观历史进程的理解,并在史著中努力加以凸显的。三是史家为了达到再现客观历史的复杂进程,如何精心运用体裁形式、进行体例上的处理。四是史家的编纂思想如何与社会环境、时代条件息息相关。以下,不妨以《史记》和《汉书》为例进行探讨。尽管这两部名著以往的研究成果都很可观,但如果从编纂思想入手揭示其成功的真谛,仍能得出许多新认识。

《史记》中设有《秦始皇本纪》,其前面又设有《秦本纪》,这本是司马迁的精心安排。可是以往有的评论家却不理解,批评司马迁“自乱其例”。如刘知几根据“以天子为本纪,诸侯为世家”的标准,批评《周本纪》记文王以前和《秦本纪》设立不当。司马贞的《史记索隐》也有类似指摘:“秦虽嬴政之祖,本西戎附庸之君,岂以诸侯之邦,而与五帝三王同称‘本纪’,斯必不可。可降为《秦世家》。”刘知几、司马贞等拘于“本纪”只能用于天子、表示至尊这一“史例”,要求削足适履,让内容去迁就形式。司马迁创立“本纪”,固然用以代表帝王处于封建政治等级结构的顶端,而更重要的是,“本纪”在全书中起到史事总纲的作用。他在《太史公自序》中论《秦本纪》撰述义旨时说:“维秦之先,伯翳佐禹;穆公思义,悼豪之旅;以人为殉,诗歌《黄鸟》;昭襄业帝。作《秦本纪》”。这就点明昭襄王时秦之帝业已成,这是作《秦本纪》的原因所在。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