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公路到底有没有夸大亏损
众所周知,收费公路的收费年限一般都在25年到30年,而银行贷款、发债等的期限则都在15年以内。也就是说,超过银行贷款和发债期限的年份,实质没有了还款的支出,成为了实实在在的利润。因此,计算收费公路有没有亏损,必须将收费年限与贷款、发债期限等放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计算。那么,得出的结论,自然是亏损没有这么大。
实际上,除了这方面的差异之外,很多收费公路公司还通过股市获得了大量资金,这些资金既不要还,也没有财务成本,有没有列入到还款资金中去,有没有在每年的盈利或亏损中体现出来,也是一个需要追问的问题。如果也没有列入到还款资金中去,那么,收费公路亏损的数据,就更加不真实了。
事实也是如此,把只对公路收费有利的数据拿出来,然后根据这些数据测算出收费公路是盈利还是亏损,从而为延长公路收费期限、增加企业和公众负担,确实已成为公路收费管理中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要知道,中国的物流成本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两倍以上,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收费的公路太多、标准太高、时间太长。从表面看,解决了公路建设问题,减轻了公路建设负担。实质上,却大大加重了整个社会的负担,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甚至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资源浪费和损失。
以蔬菜生产和供应为例,由于蔬菜本身是一个盈利空间很小的农产品,但又是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但是,就是因为公路收费太多、标准太高、运输成本太大,导致经营者在蔬菜旺季时不愿经营、不愿通过运输将蔬菜更加平衡地在各地调运,从而出现了产地价格过低,农民不愿种,或种了大量浪费的现象,而销地则因为经营者不能及时将产地蔬菜运输过来,价格很高,居民负担很重。相反,如果公路收费少一些、标准低一些、物流成本低一些,蔬菜的流通范围就会更广,损失也会少得多,城市居民的生活负担也就会大大降低。仅此一项,每年的损失有多少,应该不是一个小数目。
除此之外,粮食、猪肉、食用油、家禽、水产等,都存在类似问题,也都有十分严重的损失。如此一来,公路收费的所谓效益以及减轻政府负担,实质是在加重社会负担,增加社会资源的损失和浪费。这笔账要不要算,如何算,应当是一个需要引起有关方面重视的问题。否则,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对广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相当不利的。
对交通管理部门来说,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并不稀奇,也可以理解,前提是,必须有大局观念,在原则问题上不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应当更多地从大局出发,作出科学、合理、客观的选择。像目前这种只考虑自身利益,想方设法增加收费、延长收费期限、提高收费标准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也是需要纠正的。而从近年来交通部门和公路收费部门腐败案件频发的角度来看,把部门和企业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也是相当不妥、相当危险的。
在公路收费中,到底存在多大的损失浪费现象,又有多少腐败问题,应当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而不是仅凭交通管理部门的一纸收费情况通报。毫不客气地说,公路收费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且在部门利益的保护下,对社会的危害越来越大。
这一问题,必须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至于收费公路亏损的真实性问题,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也应当组织专业队伍进行全面审计和检查,以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如果政府职能部门公开发布的收费公告都存在造假问题,是会严重影响政府形象的。
尽早还原收费公路亏损的真相
在“日进斗金”的暴利下,高速公路收费还面临着“巨额亏损”,这让公众无法接受。随着新一轮收费公路的日益到期,延长收费期限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各方采取的方式各有差别,有的地方是直接出台政策强行延期,有的则是把公路维修一次变相延期,不管是羞羞答答,还是毫无顾忌,一个真实的情况是,至今还没有一条路真正意义上“到期即停”。然而,既然前期的亏损是时间不对应所致,那么收费期限满了就应当“期满债完”,抑或还“略有结余”,何以又要延长收费时间?
说法与做法的矛盾证明,亏损既有时间上差异,更因人为因素所致。当公路收费作为“提款机”之后,作为既得利益的各方,又怎么会放弃对利益的追逐?自然是有条件利用条件,没有条件而创造条件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