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高度认识和把握“四个全面”(3)

从哲学高度认识和把握“四个全面”(3)

三、“四个全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马克思主义强调,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根本法则。“四个全面”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它们之间以及每一个“全面”要素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总起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在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引领地位,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则支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的实现,四者统一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之中。进一步具体来说,全面深化改革,要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其改革的本身也包含了法治建设和管党治党的内容。全面依法治国,既内含了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固化改革发展成果的内容,也包含了依法治国和依规管党治党的内容。而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都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全面从严治党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起着重要的政治引领和思想保证、组织保证的作用,而三者最终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由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所以,同时它们也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指引。“四个全面”有机联系、缺一不可,相互之间谁也离不开谁。尽管每一个“全面”讲的内容各不相同,分属不同的范围和领域,但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和辩证统一关系,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有机统一体。

从哲学高度认识和把握“四个全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原理,在实践中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就要坚持辩证的观点,坚持两手抓,坚持辩证思维。既抓改革,又抓法治;既抓物质文明建设,又抓精神文明和其他文明建设;既抓经济工作,又抓思想政治工作;既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又抓党的思想理论武装。就要正确处理好一系列与推进“四个全面”有关的重要关系,比如,“四个全面”中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的关系,改革和法治的关系,党和法的关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领导干部带头和全党全社会参与的关系,反腐倡廉中治标和治本的关系,等等。

四、“四个全面”是全局和重点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在多种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里,主要矛盾是处在支配地位和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正确认识和把握规律,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四个全面”是全局和重点的有机统一。从“四个全面”的内容、功能、地位、作用看,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各国共同的追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潮流,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但是,“四个全面”不是简单的平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和运行机制。在“四个全面”中有战略目标,有战略举措,战略举措是为实现战略目标服务的。然而,“四个全面”又是一个动态的矛盾运动过程,反过来,在不同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四个全面”又是相互转化、互为因果的,又各自成为目标和手段。比如,当一定环境下,改革不突破成为阻碍发展的主要障碍时,寻求改革突破就成为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工作推进的重点。当一定环境下,法治不完善,不足以保护改革,固化发展成果时,加强法治建设就成为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必须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当一定环境下,党的建设问题凸显,影响党的威望和形象时,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就成为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必须狠抓的工作任务。建成小康社会,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这条线索勾勒出了党治国理政的“路线图”和社会主义中国行进的未来前景。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