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3)

四个全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3)

 4 “四个全面”的当代价值

“四个全面”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时代、新的发展阶段提出的战略构想,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治国理政的新布局。“四个全面”的出发点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思路非常清晰。同时,“四个全面”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坐标、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治理方式、全面从严治党的治国保障,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更加完整,内在逻辑更加严密。“四个全面”对原有治国理政的理念、思路既有延续和继承的一面,也有创新和超越的一面。

政党形象的新展现。“四个全面”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视野更加开阔,执政理念更为科学,执政方式更为理性,向国人、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成熟政党的定力、追求与智慧。特别是全面从严治党,反映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管党治党的忧患意识、主业意识、责任意识,彰显了管党治党的决心、勇气和谋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施,提升了党的威望和声誉,使党重新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四个全面”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比如,“四个全面”深化了对共产党依法执政规律、从严治党规律的认识,深化了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规律的认识,深化了对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协同规律的认识。同时,在不少西方学者、政要、媒体看来,西方的道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唯一道路,高估西方道路的世界意义和适应性。“四个全面”将以新的布局、新的经验拓展人类文明发展道路,丰富人类文明发展智慧。

融入国际社会的新机遇。中国快速崛起之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赢得普遍赞誉的同时,也引起了部分人的疑虑和误解,妖魔化中国之声未曾间断。“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使国家发展的目标与取向、国家治理的理念与方式、政党建设的方式与途径,更接近国际社会的普遍做法,既适合中国国情,又适应世界潮流。正因为如此,“四个全面”提出后,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同。如美联社报道称,“四个全面”的提出为中国改革设定了清晰的方向,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四个全面”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有利于中国融入国际社会,更大程度上为国际社会认可和接受,从而消弭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解,更好地发挥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大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专家简介

陈金龙,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兼任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主要从事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项,出版专著5部,合著多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党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40余篇文章为《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6项成果获教育部、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第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培养计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等称号,受聘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