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中央治国理政的脉络与方略(2)

新一届中央治国理政的脉络与方略(2)

——“东方睡狮醒来”的逻辑

“一种总体框架”就是:

一要建构基于公平正义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即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使政府力量、市场力量和社会(或人民)力量之间达到协调、配合和优化,发挥好政府、市场和社会(或人民)的作用。从静态角度讲,把握一个社会,首先要把握其社会结构。社会秩序在根本上由社会结构决定,有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秩序。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的论述中,蕴含着要建构这种社会结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把促进公平正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是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

二要建构既有活力又具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平衡机制和治理机制。从动态角度讲,把握一个社会,需要把握其社会运行机制。社会结构决定社会运行机制,社会运行机制进而决定社会秩序。习近平总书记思考并从根本上要解决的总问题,是改革发展稳定。发展的关键是确立并发挥好动力机制,稳定的关键是确立并发挥好平衡机制,改革在本质上是要确立并发挥好治理机制。这三种机制是存在于任何事物、任何社会中的三种根本机制。动力机制,是指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所构成的动力系统及其作用机理,它释放着社会发展的能量,其基本表现是活力。动力机制的核心功能,是通过建立社会流动机制,以解决社会赖以发展的动力,既让一切创造财富源泉涌流,让一切创新能力迸发,又使每个人各显其能。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秩序,应是一种积极的、有益于社会发展的秩序,缺乏各尽其能并充满创造活力的秩序,是一种消极的秩序,对当代中国发展是不利的。考察一个社会的动力机制状况,要看它能否有效促进社会流动,能否最大限度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创新能力,能否调动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否使社会各要素、各领域和各方面充满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平衡机制,是指社会各要素和各部分之间保持协调、和谐,且稳定有序运行的机理和状态,它保持着社会发展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其最高表现是和谐。平衡机制的核心功能,是通过平衡利益分配和整合价值取向,使速度与稳定、效率与公平达到均衡,从而形成一种稳定有序、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社会发展秩序。考察一个社会的平衡机制状况,要看它能否使全体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和谐相处,能否使社会各要素、各领域、各方面的关系处于比较协调有序的状态,能否使公平正义得到保障、社会矛盾趋于平缓、社会生活安定有序。治理机制,是指通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矫正经济社会中动力和平衡方面存在的弊端,使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达到优化、协调、配合,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种体制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影响社会秩序的重要因素。衡量治理机制有效性的标准,主要看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是否优化、协调、配合。以上三种机制是通过制度规范、体制运作和政策措施体现出来的,一切制度规范、体制运作和政策措施的背后,都有这三种机制在发挥作用。检验一个社会运行是否良性有序,关键看这三种机制能否有机结合、协调配合,从而发挥好整体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关于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以解决好经济社会的发展动力、创新活力与和谐稳定问题的论述,其实质与核心,就是要建构好既有活力又具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平衡机制和治理机制。

三要正确处理德治和法治的关系,规范人的行为方式。社会的主体是人,人及其行为方式是什么样的,社会秩序就是什么样的。决定人的行为方式的,不仅有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机制,还有基本的社会规范,即德治和法治。要具有良性运行的社会秩序,就必须规范人的行为方式,而德治和法治是规范人的行为的基本方式。德治从内在精神世界上规范人的行为,法治从外在硬性制约上规范人的行为。一个良性有序的社会,必须使德治和法治得以施行和维护,同时也把无序和冲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四要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对建构当代中国社会新秩序有直接影响。“社会--文化”环境的核心,是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实质和精髓,是注重社会秩序的建构。其核心,就是要求正确对待和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其实,只有正确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使人们做到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进而才能建构一个良性有序的社会。各尽其能,就是激发每个人的创新能力,使每个人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一个有良性秩序的社会,必须是一个各尽其能并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各得其所,主要指一个社会通过合理的社会分工,使社会成员能做到各得其岗、各司其职、各守其则、各得其位和各享其成。在这种各得其所的社会里,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融洽,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这里,各得其所是建构当代中国社会新秩序的关键。和谐相处,是建构当代中国社会新秩序的必然要求。其基本特征,是以各种关系的和谐来维持社会稳定与秩序,其基本内涵,是人人平等、和而不同、协商合作、共生共进。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