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中央治国理政的脉络与方略(3)

新一届中央治国理政的脉络与方略(3)

——“东方睡狮醒来”的逻辑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进程中“唱响中国”

在破解难题、建构秩序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逻辑上会进一步向世人展示彰显中国元素、树立中国形象、唱响中国声音、坚定中国自信的执政目标和行动框架:一是唱响中国梦;二是唱响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三是唱响中国话语。这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文本中有切实体现。

第一,唱响中国梦。到2020年左右,中国基本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后,中国发展应有一个新愿景,就是真正确立中国在世界中的强国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方面回应了上述时代需求;另一方面也向世界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有大担当,有大追求。所谓大担当,是指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直到17世纪,中华民族一直因其人口规模优势居于世界大国地位;18世纪开始,人类历史进入商品社会,决定国家实力的不再是人口规模,而是货币能否成为世界货币;由此,19世界,英镑是世界货币,英国成为世界帝国;20世纪至今,美元是世界货币,美国成为世界大国。中国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关键在于人民币能否成为世界货币。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从战略上考量,采用“两手抓”策略,一手抓人民币与大国之间的货币互换;一手抓带头组建发展中国家的金砖银行,逐步推动着人民币战略的实施。所谓大追求,是指在当前地缘战略格局中,中国必须找到新的突破口,这就是“新丝路”战略。环顾当前中国面临的地缘现状,我们有三个困境:东北方位,日本形同一只靴子,阻挡着中国这只大公鸡(中国地缘形状)的头部;西南方位,印度形同另一只靴子,困扰着中国;中东部方位,美国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地的军事集结地带,如同一把匕首,直插中国这只大公鸡的胸部。上述格局意味着:中国战略空间向海洋发展,一则很难,二则受遏制。由此,我们的战略选项只能转向亚欧大陆。如今,中央提出以高铁技术为手段,建设新的丝绸之路,其核心构想就是:以未来的大川陕为基础,向西联通西亚中亚直到欧盟和英国,向北联通俄罗斯。这就是新丝路战略。

不难发现,新一届中央正在通过两个战略完成对当前历史使命的自觉担当。前者,承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步骤,要在2020年左右建成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制度框架,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后者,立足于2021年新的历史节点,瞄准2050年的第二个百年目标,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个30年的历史进程中,打造一个新的历史辉煌。

第二,唱响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为实现中国梦,注重从正面奋力唱响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国家治理现代化。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这四个方面反复提及,实际上意味着在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起点上,要实现由大国成为强国的目标,必须积极唱响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国家治理现代化。

中国道路担当“实现路径”角色。无论是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首要根本问题,它关乎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今天,中国道路在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正因如此,新一届中央不仅对中国道路的独特优势及其对实现中国梦的决定意义充满自信,而且注重研究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中国精神担当“精神支撑”角色。中国精神,是指贯穿一切方面的文化基因,是文化层面的立国之本、兴国之魂。它主要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既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硬实力),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软实力)。新一届中央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质,就是既解决我们一些人的精神懈怠和价值取向问题,增强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力量,又要建设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并掌握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力量担当“根本依靠”角色。实现中国梦,如何凝聚并充分发挥好社会各个阶层和每个人的积极力量,如何凝聚中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力量,就成为新一届中央治国理政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为解决这一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既强调要凝聚力量和汇聚社会正能量,主要包括政府力量、市场力量和人民力量;另一方面就国际而言,又强调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理念的新型国际关系及外交新格局,即注重多极制约、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掌握话语权。

国家治理现代化担当“主体”角色。随着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和力量转移,必然提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从时间上看,这是继中国“四个现代”之后的第五个现代化;从内涵上看,“四个现代化”是物质层面的现代化,第五个现代化,是制度和人的层面的现代化。如果说,“四个现代化”实现的是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商业社会的转变,那么,第五个现代化则要完成从传统社会以“权力的权威和德治”为主导向现代社会以“法律的权威和法治”为主导的国家治理体系的转型。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指“六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制度建设)目标体系和制度体系的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指“三个梯次”的目标架构,即宏观层面的治党、治国、治军;中观层面的内政、外交、国防;微观层面的改革、发展、稳定。三层之间,梯次展开,层层聚焦。

第三,唱响中国话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国话语体系,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中国话语体系主要包括话语基础、话语核心、话语体系、话语方式、话语自信、话语传播和话语权等七个层面。从广义讲,话语基础主要包括中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从狭义讲,指中国道路的中国意义和世界意义。话语核心是从话语基础提升出来的本质和中国话语体系的核心理念。话语内容是从理论上讲中国话语体系的基本内容,它主要包括中国话语体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话语方式就是“你怎么讲让大家受听”,它主要包括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大众话语和普世话语。话语自信就是“充满自信地讲”中国话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等,讲的就是话语自信。话语传播就是“你的话语能传播出去”。在2013年“8.19”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了话语传播问题。话语传播,主要包括谁来传播,传播什么,向谁传播,用什么方式传播,传播要达到什么目的等问题。话语权是建设中国话语体系的最高目的,讲的是定义权、解释权、主导权和控制权等。

(作者单位分别为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天津市委党校教务处)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