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方案的达成,有利于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有利于维护中东地区稳定,也为未来解决类似国际争端提供了通过和平对话解决的范例。
伊朗是中东地区重要国家,对伊拉克、叙利亚乃至也门等国的局势可施加影响;伊朗还是全球重要的石油输出国,伊朗控制的霍尔木兹海峡是海湾地区石油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地的海上通道。伊朗局势一旦有变,将影响地区形势与全球能源市场稳定。
这一积极进展,既是伊朗改变与西方对抗姿态的结果,也将坚定伊朗继续对话与合作的信心,有助于提升伊朗总统鲁哈尼的声望,增强伊朗民众对本届政府的信任,也有利于伊朗继续推进与西方缓和关系的外交政策。
虽然框架成果的达成并不会立即带来制裁的解除,但会为伊朗民众带来放松制裁的预期和乐观情绪,有助于缓解伊朗面临的经济压力。从长远来看,制裁的最终解除将会打消国外投资者的顾虑,而伊朗与西方关系的缓和也有助于外资进入伊朗市场,进一步推动伊朗经济发展。
分析人士指出,伊朗核问题已超越了单纯的“限核”与“监督”的问题,已成为伊朗与西方国家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伊朗外交中主要问题的根源。如果核谈判没有进展,其他方面很难取得突破。伊核问题谈判绵延12年,双方在技术层面固然存在分歧,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与伊朗之间数十年来积累的敌意和对抗气氛也在时时阻碍谈判取得进展。
重新恢复核问题谈判后,伊朗与西方国家均作出互信姿态。过去两年里,美伊两国高官实现了多年未见的直接会谈,两国总统在断交30余年后首次通电话。过去3个月,美国国务卿克里和伊朗外长扎里夫曾多次举行会晤,两人甚至一起在日内瓦湖边散步,如老友般互致问候。美伊高层一起就复杂敏感的核问题努力弥合分歧,这在美伊两国关系上是进步,表明通过对话解决复杂敏感的国际争端存在可能性。
(图片说明:3月16日,在瑞士洛桑,美国国务卿克里(左)和伊朗外长扎里夫准备就伊朗核问题举行会谈。)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各方达成了框架方案,但在后续的最终全面协议文本起草过程中,各方仍可能对框架方案存在不同理解和表述,西方国家对伊制裁体系也较为繁复庞杂,解除制裁需要一个过程,这都为后续的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构成隐患。(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