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誓师“阅兵式”中考真能得高分?
不管是中考[微博]还是高考,学校为鼓励学生冲刺最后三个月,让有懈怠情绪的同学能惊醒迎头赶上而举行百日冲刺誓师大会。有的学校在“赶考”前头两天,学校也要为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最后加油鼓劲再次举行壮行大会。但一些学校真可谓费尽心思各想奇招,不仅是锣鼓喧天凯歌高奏,还请本校已毕业“状元”或“大黑马”回校助阵,有的安排非毕业班学生参与为“师哥、师姐”加油献酒壮行,那排场、气势真向要上战场英勇杀敌一样,如此一般宏大而壮观考前誓师,学生真能得高分?每个考上都能考上理想的学校?
按常理讲学校为提醒迎考考生苦战最后百天,也为缓解学生考前压力,举行百日誓师还是考前壮行活动本是很平常的事情,民众当然无可厚非。但一些学校却在这些活动上,过于注重形式,对考生来讲,本来考前复习时间就比较紧,却把争分夺秒时间用在筹备、排练“誓师”大会活动上,一定程度上影响考生复习,有些学校在这方面花费的资金还真不少。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实际上谁都清楚,考生的考试高分好成绩是靠多年寒窗苦读勤奋学习得来的,无论如何壮观宏大排场的“阅兵式”的誓师大会,不可能让考生三个月或是一两天成绩会直线上升,不可能大部分考生会成为考场上的“黑马”。这种过于兴师动众的搞形式、过于浮夸功利不但起不到加油鼓劲的作用,学生们更多地会感受到非理性的压力,正如网友所言,学校没能成为观念变革的引领者,反而成为应试教育的助推者和焦虑的传播者。
中考、高考在即,当地党委、政府为考生创造良好的考前复习环境最为重要,而迎考的学校、老师更应在最后冲刺的时间里把知识传授与给学生,让考生认真复习,但还要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考生放松心情迎考,淡化中考、高考,避免过分强调应试、竞争。这才是社会、家长、考生所希望的。
中考“阅兵”是应试教育的照妖镜
究其原因,还是应试教育的思维在作祟。受到传统观念及就业出路的影响,家长、学生一般不愿意去读中职院校,而在一些地方,普通高中尤其是优质高中的学位有限,中职招生往往会分流部分招生指标,只有先挤过中考"独木桥",才能获得高考"入场券"。从而导致中考录取率往往不到50%,甚至低于高考录取率。在此语境下,中考成为高考"前戏",上演疯狂一幕在所难免,这种模式将教育原色压迫到只剩下"功利化"这唯一的气息。
反观当下,确实有一些地方和学校整天提素质教育,但在实际课堂上,又全部充斥着应试教育的内容。所谓的"素质教育"走了一遭,发现前方的考核指标写着"此路不通"。由是,中考誓师"阅兵"背后,我们的教育改革是否经得起检阅?恐怕是教育主管部门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教育顶层设计未改的情况下,我们不期待高考誓师大会自我消失于无形,但从制度层面上来进行教育资源不均衡分布的纠偏,让日常生活更多尊重教育和人性的规律,迫在眉睫也理当有所为。加快高中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变一考定终身为多次考试,用多把尺子量学生,淡化基础教育的竞争,让学生成才途径更多些,才是真正的治本之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