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式中考誓师”不宜
誓师本是军事行动出征前,统帅向士兵宣布作战意义、表达必胜决心。现在一些行政活动或群体行为也有“誓师”的,但是把誓师安排到学生考试前,就有点过了。
虽然国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要推行素质教育,可是执行起来,分数到底还是高于一切的。特别是中考高考,什么“素质”在“分数”面前恐怕都要一败涂地。否则的话,也不会出现“中考誓师”的新闻了。更何况这次出现的“阅兵式中考誓师”!
这类誓师大会,与其说给考生带来动力,不如说更会带来压力。这种精神上的压力使得考生们背上沉重包袱,生怕自己考不好对不起父母、师长,会让别人笑话。此外,这类誓师仪式凸显了带有偏差的功利导向,很容易让学生形成“一考决定命运”的意识。不能失败、不敢失败,一次考试失败对他们来说似乎就是天塌地陷、世界末日了。
学校给学生们的导向太重要了。这类“阅兵式中考誓师”很可能会把本该全面发展的学生带上歧路,不搞为宜。
中学“阅兵誓师”弊大于利
越是临近考试,越需要给孩子创造宽松的环境,不能人为营造“紧张气氛”,去加大他们的心理负担。可是,现如今诸如“誓师大会”之类的举动,已经成了不少学校的“规定动作”,年年都要搞上那么一回,并且还花样百出、不断“创新”形式,好像不如此就不足以体现学校对即将到来的考试的重视。至于其实际效果如何,是传递了“正能量”、还是起了副作用,就无人深究了。或许真如校长所言,“阅兵誓师”对学生确有一定的“鼓舞”作用。但与此同时,不知校长考虑过由此带给学生的压力了吗?
更何况,“阅兵誓师”中所谓的“黑马”,乃是2014年中考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其本质,无非还是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地“炒状元”罢了。尽管媒体和公众对“炒状元”的不正常现象诟病已久,但一些地方热捧状元的热情却并未减退,还争相推出各种各样的“升级版”。有的地方为状元立雕像,有的地方还由市长亲自出马请状元吃饭,与之相比,“校长当司机”还算是比较“低调”的。
中考或高考成绩的产生,有着很大的偶然性,临场发挥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都会产生影响。某些考生只不过是考了一次高分而已,顶多算是一个“一流考生”,不见得是“一流学生”,将来更不见得就是“一流人才”。只可惜,有的教育者不愿去考虑什么公平和客观,他们看中的就是升学考试这“一锤子买卖”。作为教育者,这是否有点过于功利性了呢?
当今中国教育最需要的,不是过度拔高少数尖子生、高分考生,而是如何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均衡教育资源,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公平、平等的环境里学习成才。为孩子营造健康宽松的成才环境,需要全社会都达成共识,更需要学校和教育者提高认识。“阅兵誓师”之类的做法弊大于利,应予叫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