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民、树立正确政绩观:
“干事创业要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当好县委书记,必须做到心中有民。”习近平在今年与县委书记座谈会上曾语重心长地说,县委书记是直接面对基层群众的领导干部,必须心系群众、为民造福。早在浙江省工作时,习近平就提出一个尖锐问题:不能让“平均收入”掩盖住“不平均”现象。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特别提到了扶贫问题。他说,扶贫工作必须只争朝夕,决不能让贫困地区掉队。到2020年,如果贫困地区面貌改变不大,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说不出口的。几位县委书记发言时,都谈到自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抱负。习近平说,在县委书记这个岗位上,很多人都想干一番事业,这种想法和干劲必须有。谈到自己当年在河北省正定县的工作经历,习近平强调,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要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工作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决不能为了树立个人形象,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做到心中有民,必须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说过,当县委书记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要跑遍所有的县区市。座谈会上,他回忆起30多年前到公社调研的往事。“我在正定时经常骑着自行车下乡,从滹沱河北岸到滹沱河以南的公社去,每次骑到滹沱河沙滩就得扛着自行车走。虽然辛苦一点,但确实摸清了情况,同基层干部和老百姓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总书记在讲话时特别关注到了各地的实际情况。他说,我们国家地域、条件差异巨大,不是简单地一概而论。作为县委书记,关键是要通过调研搞清情况,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
(本文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网、新华网等相关媒体报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