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开辟了一条新路,这就是十三大概括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989年5月16日,邓小平在会见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总结自己在改革开放后所做的事情时,将对国内工作的参与概括为“确定了党的基本路线,确定了以四个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确定了改革开放政策,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5页。]。可见,他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最看重的就是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路线。在酝酿“交班”时,他首先强调的也是这条路线不能变。他指出:“我们原来制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照样干下去,坚定不移地干下去。”[《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07页。]。既不能因为发生了政治动乱,而否定我们制定的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目标和“三部曲”的发展战略;也不能因为政治动乱和领导人的变换,而否定我们的基本路线,否定改革开放政策,否定四项基本原则。针对一部分同志因为十三大报告是赵紫阳所作而主张加以否定的做法,邓小平强调:“十三大政治报告是经过党的代表大会通过的,一个字都不能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6页。]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改革开放。在政治动乱发生后,国际上普遍关注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会不会因此而改变,国内也确实有人主张“收”。邓小平对此明确指出,改革开放这个基本观点没有错,要一直讲到底。对“十年改革开放的成绩要充分估计够”,“没有改革开放,怎么会有今天?”[《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06页。]不仅如此,邓小平还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和扩大改革开放。他指出:“现在的问题不是改革开放政策对不对,搞不搞,而是如何搞,开哪方面,关哪方面。”[《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08页。]“要把进一步开放的旗帜打出去”,“要做几件事情,标明我们改革开放的政策不变,而且要进一步地改革开放”。[《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13页。]在邓小平看来,之所以必须坚持而且要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是因为不如此,我们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就会落空。他说:“改革开放放弃不得”[《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18页。],“如果放弃改革开放,就等于放弃我们的根本发展战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47页。]这些重要论述,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澄清了错误认识,统一了大家的思想,保证了改革开放的继续进行。
党的基本路线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来的,是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政治保证。然而一段时期内我们对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得不够,导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造成思想上的混乱,最终酿成了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在政治风波期间,邓小平一直在深入反思这个问题:四项基本原则有没有错?他的思考结论是:“我们没有错。四个坚持本身没有错,如果说有错误的话,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还不够一贯,没有把它作为基本思想来教育人民,教育学生,教育全体干部和共产党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05页。]早在1989年3月,邓小平就曾多次提出,十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 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268、1270页。] 在动乱平息之后6月9日的讲话中,他再次强调要改变“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状况,加强对包括青年学生在内的全体人民的教育。邓小平这里讲的教育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国情教育、理想教育等等。在他看来,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就不能形成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就不能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就不能保证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前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