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长效机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3)

以长效机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3)

叁.国内区域经济新布局前瞻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将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重塑国内区域经济布局。

新疆、福建分别是建设“一带一路”的核心区。新疆位于亚欧大陆中部,把其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发源地,昔日东方大港——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海丝”起点。将福建作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将从历史积淀中汲取营养,全方位强化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

全面部署国家“一带一路”节点和高地。

——从西北、东北地区看:除新疆外,陕西、甘肃、宁夏、青海亮点频现。西安为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宁夏是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兰州、西宁将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内蒙古拥有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成为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

——从西南地区看: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云南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西藏与尼泊尔等国开展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将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构建面向东盟区域的国际通道。

——从沿海和港澳台地区看: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通过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舟山群岛新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都将成为“一带一路”新增长点。

——内陆主要从三方面与“一带一路”对接:

依托长江经济带,对接“一带一路”。以海陆重点口岸为支点,形成与沿海连接的西南、中南、东北、西北等经济支撑带,推动长江经济带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构筑H形经济大格局。要积极构建流域、陆地、海上、空域等综合交通体系,以黄金水道贯通长江沿线11个地区,实现东中西联动。推动新的“中三角”变“平”,推动各种要素自由流动,使皖江城市带、成渝经济区、黄河金三角区域、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北部湾经济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更好地协同发展。

依托中国五大港口群,全面对接“一带一路”。目前,我国港口运输行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珠江三角洲和北部湾等西南沿海5个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港口群体。战略节点城市与五大港口群可充分对接“一带一路”,积极拓展沿海港口集疏运功能,谋划建设向西、向北的国内乃至国际大通道,使沿海港口成为新丝绸之路的重要出海口。特别应关注阿拉伯世界中的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这三条海上通道不仅是我国商品出口到西亚、非洲和欧洲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通道,关系我国国家利益在国境之外的延伸。同时,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连接瓜达尔港、关丹港、比雷埃夫斯港、科伦坡港、亚丁港、塞得港、雅加达港、新加坡港,通过一系列交通体系建设,打破现有世界经济地理格局,重构全球性物资运输网络。

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进行重点交通、环保和产业对接,将使三地经济发展融为一体,形成世界级大城市群和大首都经济圈。这将使北京和河北腹地不仅成为沿海地区,而且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节点和支点。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