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2)

王毅: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2)

——外交部部长王毅答学习时报记者问

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

记者:对于如何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我们是否已经有了清晰完整的思路?

王毅:是的,中国自身已经成功走出了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现在,我们愿与各国一道,再走出一条合作共赢的新路。如何推进这一目标?习近平主席已经给出了清晰的方向,那就是:我们要把合作共赢的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

政治上,我们要树立建设伙伴关系的新思路。传统国际关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或是结盟,或是对抗。构建伙伴关系,就是要在上述两者之间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新路。就像习近平主席所讲的,国与国之间,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中国承认世界上仍然存在结盟政治的现实,尊重各国自主选择对外政策的权利,同时,我们更希望各方着眼时代发展潮流,探索构建不设假想敌、不针对第三方、更富包容性和建设性的伙伴关系。近年来,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秉持平等、包容和共赢的理念,努力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迄今已同75个国家、5个地区或区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我们推动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双方更加注重战略沟通,更多聚焦务实合作,更好管控矛盾分歧,这既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亚太和世界的安定。我们期待习近平主席今秋对美国的国事访问结出新的丰硕成果。我们保持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运行,两国重大合作项目续有进展,国际战略协作不断加强。我们将中欧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致力于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我们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协作不断增强,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更加充实,中拉建立起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我们的伙伴越来越多。

经济上,我们要开创共同发展的新前景。今年联合国将制定2015年后发展议程。千年发展目标提出15年来,基本实现了一半极端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但世界上还有十几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以下。发展不平衡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当今世界诸多矛盾热点的根源所在。我们主张,各国应真正树立起利益共同体意识,在共同发展中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正是秉持着这一理念,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既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精神的传承发扬,又是有着巨大现实需求的合作构想,已经得到近60个国家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和优先,契合亚欧大陆的实际需要。仅就亚洲而言,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亟需升级改造,现有融资机构远远不能满足建设融资需求。有需求就意味着有机遇,潜力可以转化为动力。中国倡议成立注册资本1000亿美元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可以说是正当其时,深受各国欢迎。随着最近许多域外发达国家纷纷申请加入,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将更具代表性和广泛性。

我们愿同各方一道建好亚投行,用好丝路基金,发挥互联互通伙伴对话会等机制平台作用,建设富有生机活力的多条经济走廊。这些措施的实施,必将从陆上和海上两个方向,产生广阔辐射效应,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推动地区热点降温,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一带一路”构想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我们欢迎各国、国际组织、跨国公司、金融机构和非政府组织都能参与到具体的合作中来。

记者:我觉得,近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上的成就可以用“举世瞩目”来形容。说到安全和文化问题,这也是习近平主席一再强调的,并且我国已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良好的基础。

王毅:可以这么说。安全上,我们要营造各国共享安全的新局面。今年是二战结束70周年,和平来之不易,维护和平尚需努力。我们应更积极运作好联合国宪章确立的止战维和安全保障机制,更有效发挥好联合国及安理会的作用,提升预防冲突能力。我们要进一步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树立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综合安全和可持续安全的观念,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国家间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走出一条各国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之路。

中国积极参与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行动,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已经派出近3万人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不久前派遣的一支700人步兵营已经抵达南苏丹参与维和行动。我们以负责任态度在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开展护航,迄今已派出19批护航编队为5800多艘国际船舶保驾护航。

中国积极致力于维护地区稳定,推动打造地区安全对话合作平台。我们成功召开亚信峰会,并愿以上海合作组织和东亚合作框架为支撑,开展双多边防务安全交流合作。我们坚持通过和平方式处理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已经同14个邻国中的12个国家彻底解决了陆地边界问题。我们积极倡导处理南海问题“双轨”思路,即有关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对话协商寻求和平解决,南海的和平稳定由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维护,得到地区多数国家理解支持。我们参与打击恐怖主义、维护网络安全、抗击传染疾病等国际合作,在国际安全事务中发挥着负责任大国作用。

中国还在积极参与各种热点问题的斡旋调停,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可行之道。我们倡导并践行解决热点问题三原则,即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反对强加于人;坚持客观公道,反对谋取私利;坚持政治解决,反对使用武力。我们坚定致力于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和无核化进程,成功主办阿富汗问题伊斯坦布尔进程第四次外长会,深度参与解决伊朗核问题谈判,围绕中东一系列热点问题开展特使穿梭外交,倡导举办了“支持伊加特南苏丹和平进程专门磋商”。我们运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推动斡旋缅甸国内的民族和解进程,既有利于缅甸自身的长治久安,也有助于中缅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

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坚持尊重乌克兰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乌克兰的内部事务,主张乌克兰问题应以和平方式政治解决。我们认为,乌克兰危机的最终出路在于维护好两个平衡,即把握乌国内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利益诉求的平衡,把握同俄、欧两大邻居关系的平衡,使乌克兰成为东西方沟通的桥梁,而不是对抗的前哨。

文化上,我们要形成不同文明包容互鉴的新气象。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众多宗教,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明,每一种文明都是人类共同的宝藏。中华民族向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千百年来,儒家文化与道教、佛教以及伊斯兰教等不同文化和宗教,在中国大地上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有力地证明,不同文化、不同宗教完全可以做到“并育而不相害”,关键是要平等相待而不是居高临下,相互欣赏而不是相互贬损,彼此包容而不是相互排斥。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