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个基本思路 (3)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个基本思路 (3)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体会之八十三

摘要: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道德价值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我们党立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

8.培育载体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有针对性地设计载体、搭建平台,不断提高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一是运用先进典型宣传。常言说得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年,重大典型、道德楷模、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宣传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尤其是中央电视台连续十多年开展的“感动中国人物年度评选”活动,在全社会产生了极大反响,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二是运用电影、电视、戏曲等文艺表现形式,充分发挥好文化、文艺的教育功能,推出更多更好的优秀文艺作品,开展丰富多彩的价值观教育主题文化活动;三是通过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开展有庄严感的典礼,如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入学仪式等,同时利用重大纪念日、祭奠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开展有教育意义的纪念活动,通过这些有效载体弘扬主流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正能量;四是发挥好公益广告宣传的作用,实践证明这也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有效载体,具有很好的传播力和感染力;五是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充分运用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等方式,根据“微时代”媒体传播的新特点,努力在“微”字上下功夫,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和宣传力度。

9.培育方法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必须结合新的社会实际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一是宣传引导方法,即通过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访谈节目、专题节目等多种途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贯穿到日常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之中,以此引领社会舆论取向;二是活动引领方法,即通过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多种活动形式,积极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三是以文化人方法,即习近平说的“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通过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其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作用,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10.培育环境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构建好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确保我们出台的各项经济社会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都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保障和促进作用,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要求上升为具体法律规定,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法治环境;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制度建设和治理实践中,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完善激励机制,褒奖善行义举,使整个社会形成激浊扬清、抑恶扬善的道德风尚,形成扶正祛邪、公平正义的良好风气,引导全体公民自觉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建设者,做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