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互动中深化马克思主义研究(3)

在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互动中深化马克思主义研究(3)

紧扣“四个全面”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思想支撑

郭湛: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正是中国“发展起来以后”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近期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总目标,也是我们全部实际工作的具体内容。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如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以共同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从严治党是深化改革、依法治国、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四个全面”战略部署,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四个全面”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整体的、长远的战略要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郭建宁:“四个全面”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第一,“四个全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本质。从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是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也是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相结合的过程。第二,“四个全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民性特征。“四个全面”体现了执政党的人民情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人民幸福紧紧相连,“全面深化改革”要让人民享有更多改革成果,“全面依法治国”要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治的公平正义,“全面从严治党”将进一步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第三,“四个全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性要求。“四个全面”既有全局又有重点,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必须深刻认识与准确把握“四个全面”的整体性要求,使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韩庆祥:要运用战略思维理解“四个全面”。从历史来看,“四个全面”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事关中国的长远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性抉择,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具有长远的“战略设计”;全面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与全面深化改革是“姊妹篇”,任重而道远,要有长远的“战略追求”;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对全面从严治党要有“战略定力”。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逻辑来看,“四个全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方略,事关中国的全局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前面“三个全面”的“政治保证”。从现实地位和作用来看,“四个全面”是“民族复兴的行动纲领”,事关中国的根本发展,从根本上决定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另外,还要运用辩证思维分析“四个全面”。“四个全面”与“治国理政”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四个全面”与“五位一体”直接相关,但又不能取代“五位一体”,它是贯穿于“五位一体”中的根本、核心和精髓,是实现“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四个全面”是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根本问题和工作重点。强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对于把人们的思想引导到集中解决主要矛盾和根本问题上来,引导到关注我国长远发展、全局发展、根本发展上来,具有重要意义。“四个全面”各部分之间是全面与重点的关系,不仅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而且“四个全面”也是一个有机整体,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点。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