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与思考】
银行职员揽储给一些职员下任务、订考核指标本是正当业务范围之内,即使是动员亲戚、同学、朋友到自己工作的银行存款也无可非议。但像曝料中的这位地方国资委领导却是利用自己工作之便,私自为妻子供职银行提供便利,承揽巨额国企存款,就是损公肥私,为己牟利的违纪违规行为,定会受到组织调查和严肃处理。
从调查看来,这位官员帮妻揽储的数亿存款资金,并非国企自有资金,大多是银行贷款而来,高息贷款,低息存款,想想这笔账咋算都是亏本的买卖,为啥还要把钱往那家银行存?倒是让这个不大的银行支行看似存款业务一路飙升,业绩“辉煌”,但实际上企业受损,国家受损。
这位领导为妻揽储,利用的是分管国企财务管理之便,其妻吸收数十亿存款的“辉煌”业绩当然来源于丈夫违纪之下的“鼎力”协助,当然不排除有银行业绩考核下个人获得高额“奖励”之嫌。因此,希望组织、纪检部门严肃处理领导干部为家属违纪揽储之,也警示一些企业以后不能违规把国家资金给领导家属“帮忙”。否则,如果企业、国家资金受损,“帮忙”者当然也难脱干系。
随着股市的逐渐复苏,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银行相对较低的利率,对资金的吸引力越来越低。为改变资金搬家的窘境,各商业银行必然会想方设法吸收存款,“吸储”的诱惑会越来越大。可以说,留给相关部门的时间,并不充裕。因此,有关方面必须要尽快采取措施,切实整治“以权吸储”。
整治“以权吸储”,一方面要严惩存量。对于靠“以权吸储”牟利的干部,要严肃查处、从严惩戒、绝不姑息,达到处理一起,警示一群的效果,让官员不敢“以权吸储”。另一方面,更要预防增量。“以权吸储”之所以大行其道,归根到底是权力没有装进制度的笼子里。试想,如果官员的所有决策都要签字背书,谁还敢以身试法?因此,有关方面更要通过合理决策制衡机制,让官员不能“以权吸储”。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